1.关于中医的古诗词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2.和中医有关的诗词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打一中药名) ——【谜底】:酸枣仁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药名) ——【谜底】:山慈姑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打两中药名) ——【谜底】:草决明、石决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 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药名) ——【谜底】: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打一中医古籍) ——【谜底】:汤头歌决 6、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打一中医名词) ——【谜底】:阴阳俱虚 7、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 8、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 ——【谜底】:木通、白英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 ——【谜底】:昆布 3.关于中医的古诗词有哪些1、休闲之人 出处:无 金箔河车千里光,使君夜合卧蛇床。 闲观木槿垂盆草,小坐莲房五味尝。 2、赞誉红娘 出处:无 红娘笑立南星夜,鬓插金钗石决明。 忘却防风传蜜语,含羞大力助张生。 3、小园观景 出处:无 蝴蝶双双飞紫菀,时当半夏赏丝瓜。 满园玉果金钱草,荷叶浮萍映日斜 4、有功之臣 出处:无 天丁大戟穿山甲,铁脚灵仙鬼见愁。 十大功劳金不换,红花月季上乌头。 5、有备无患 出处无 六月雪飞夏枯草,常山独活白头翁。 余粮小豆陈仓米,故纸防风静守宫。 4.中医和诗词阿是 气血虚行,风树摇吟。 长似天河,截之若萍。 点之是穴,顺乎身心。 针之未病,脉络难经。 肤虽脂玉,常感凋零。 愁肠百转,娉娉婷婷。 日头中盛,戏水扶风。 神驰万千,飞花入丛。 徜徉湖边,欲觅鱼踪。 山石婉约,绿意浓浓。 朔望有度,阴晴无期。 云低日窃,碎银轻击。 忽惹烦忧,愤愤难休。 落花悲苦,春雨噎喉。 狂骤肆意,温晌难留。 欲搏魔孽,一剑难求。 思之无止,遍寻阿是。 亦曰冥之,亦曰神迟。 5.描写中医的诗词《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6.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医的关系中医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 中医学和古典文学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前者属于自然科学,后者属于人文科学,体系不同,社会作用各异,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但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下,两者之间长期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无论是对中医学还是对古典文学,都提供了一些有利于各自发展的因素。 中医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古典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影响古典文学的最重要表现,是她为古典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拓了古典文学题材的领域。在古代,中医学是一门比较发达的学问,又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社会影响很大。她不仅在人们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广泛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心理、行为和习俗。人们即使不生病,不求医问药,平时的衣食住行也免不了要同中医药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饮食为例, 由于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同时也有药用功效。因此人们在品尝食物的美味时,往往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它们的药用价值,区分它们的寒热温凉之性;有时则刻意在饮食中再添加适当的药物,用以滋体强身,或祛邪治病。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中国人,大都懂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性味合适的食物,以免以热益热、以寒增寒。 中医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高度融合,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描写的对象。中医药既然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然会进入文学家的视野,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医学的内容很丰富,医家的医学活动、疾病卫生的状况、医方药物的奇功神效、养生保健的方法,都是中医学为古典文学提供的常见素材。 例如古典文学中有大量的咏药诗赋,以中药为吟咏的对象。在这类作品中,诗人们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各种药物的形态、色泽、性味、功用,礼赞它们为人类健康长寿所作的贡献,有时还把它们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或思想感情的寄托。而在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就很少见到类似的作品,这与中药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中药绝大多数为天然药物,来自大自然。这些药物特别是其中的植物类药物,有的生性奇特,有的形态可人,有的色泽艳丽,有的气味芬香,除了有祛病强身之功外,多数还有观赏的价值,可以作为人们审美的对象,因此古诗中常有“花药”之称。例如唐代孟浩然就作有“曲岛寻花药”的诗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创造了品类繁多的药物,既丰富了中药宝库,也充实了诗人的吟咏物象。 又如中医有一套较为完善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术,创造了独特的养生文化。在古典文学中,也有大量的诗歌散文表现养生,形成一类独特的养生诗文作品,这也是外国文学和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罕见的。总之,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古典文学的表现内容。 7.描写中药的诗句《满庭芳》 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洪皓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