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几首非常偏僻的古诗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卿云歌 卿云烂兮,纠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三秦记民谣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乌栊,势与天通。 黄牛滩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2.比较偏僻的古诗词有哪些孙平仲《观舞》齐己《中秋月》柳宗元《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1、《观舞》宴馆簇金丝,绣茵呈舞旋,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 势多体不犯,妙绝乃习贯,含笑有余情,小揖更微盼。 2、《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 四海待看当午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3、《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维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四月辛未朔某日,检校工部尚书京兆尹司农卿李实,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兵部郎中杨公之灵。 惟灵清标霜洁,馨德兰熏。冲和茂著,孝友彰闻。 浚发洪绪,激扬清芬。思侔德祖,学绍子云。 莹彼灵府,彬其英文。吐论冠时,舒华轶群。 百氏之奥,一言可分。旁贯释老,岂伊《典》《坟》。 谓蹑公相,赞扬圣君。高山安仰,逝水??。 呜呼哀哉!惟是伯仲,并为士则。连擢首科,迭层显职。 公之懿美,发自朋僚。播于四方,令闻克昭。 炯然烛识,卓尔孤标。翼翼其容,羽仪清朝。 载笔东掖,动无不纪。起草南宫,时论增美。 大梁有艰,天子是使。密勿之谋,唯道是履。 复归郎署,职兹中兵。简稽无挠,以考其成。 英风未摅,沉疴遽婴。孰云积善,降以促龄。 昔岁江表,获同宴语。谬为好仁,不我遐阻。 公之元兄,复惠德音。化优多暇,眷眄逾深。 情言盈耳,尺素相寻。冀兹竞爽,??儒林。 及此雕落,祗摧我心。呜呼哀哉!遣车就引,哀挽先路。 迅风凄悲,颓景幽幕。倾都殄瘁,挥涕相顾。 矧兹故人,谁任痛慕。横污一觞,讵写平素。 尚飨。4、元好问《论诗绝句》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 3.优美的古诗词与解释 要偏僻一点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4.【描写春景的古诗的赏析《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春风似剪刀.【注释】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⑶ 妆:装饰,打扮.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⑻ 似:好像,如同.【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赏析】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5.求比较偏僻的古诗词,里面有“江”“舟”两个字信手拈来,希望你喜欢:江舟弥不易,此日见朝霜。 出自:《送九水还庐山》 年代:清 作者: 邢昉渺渺江舟雨满川,楼台烟霭幕愁边。出自:《雨中兹感寺泛舟》 年代:宋 作者: 李洪江舟不厌窄,船窄始宜行。 出自:《逢章户掾赴澧州》 年代:宋 作者: 苏辙楚王下见溯江舟,岂是城隅沮洳头。 出自:《楚渚宫》 年代:宋 作者: 袁说友渡口人争发,出江舟已微。 出自:《江行》 年代:明 作者: 祝允明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出自:《一剪梅 舟过吴江》 年代:宋 作者: 蒋捷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出自:《送魏二》 年代:唐 作者: 王昌龄 村烟和海雾,舟火乱江星。出自:《宿范浦》 年代:唐 作者: 崔国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出自:《杂曲歌辞·伤歌行》 年代:唐 作者: 孟郊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出自:《杂曲歌辞·车遥遥》 年代:唐 作者: 孟郊 征路入海云,行舟溯江月。 出自:《送梁卿王郎中使东蕃吊册》 年代:唐 作者: 崔湜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出自:《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 唐 岑参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出自:《夜雨》 年代:唐 作者: 杜甫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出自:《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唐 韩翃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出自:《送李敖湖南书记》 年代:唐 作者: 郎士元仿佛江上移舟,听琵琶凄切。出自:《石州慢》 年代:宋 作者: 王之道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 出自:《沁园春》 年代:宋 作者: 陈著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出自:《寄远曲》 年代:唐 作者: 张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