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荷花的诗句,不要太多【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 2.带关联词句子1. 不但没有_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 _________不但没有________反而_______ __________不但没有________反而_______ 2.我多么希望__________,希望________。 我多么希望__________,希望________。 我多么希望__________,希望________。 3.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 1. 我们身处诱惑的世界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变得更加进取。 我们对生活的激情不但没有被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盛。 我们面对生活困难不但没有被吓倒,反而锻炼得更坚强。 2. 我多么希望自己 化做一条小路 躺在你每天必经的地方,希望 让我的心 装满的尽是你的脚步 。 我多么希望自己 化做一条小溪 流经你每天嬉戏的天堂,希望我的身体 曲曲折折的去向正是你内心深处 。 我多么希望自己 化做一棵小树 长在你受尽委屈哭泣的角落,希望 让我的耳朵 听到的尽是你的倾诉。 我多么希望 你能明白这一切 ,希望 你不仅是我唯一 更是我的全部。 3.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能和同龄人一起上学 ,希望和他们一起走进教室上课。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能坐在教室的课桌前,希望手中握着笔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失学的孩子多么希望交上自己认真做好的作业,希望得到老师的一声赞扬。 3.关联词的句子10个1、如果明天刮台风,我们就不用上学。 2、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 3、即使牺牲,他也要去救全村人命。 4、因为他整天玩游戏,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糟糕。 5、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6、虽然他今天生病了,但是他还要坚持上学。 7、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爱劳动。 8、既然你不答应,那就算了。 9、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踢球了。 10、尽管他很聪明,可是他没把聪明用到学习上。 4.有关联词、修辞手法的句子 要多一些哦1.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例如: 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这句话用大家熟悉的“巨龙”来比喻“长江大桥”,给人感觉有飞舞之感,气势壮观,形象生动。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本体,也就是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也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三是比喻词,也就是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上面的例句中,“长江大桥”是本体,“巨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在比喻句中,这三个部分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根据三个组成部分是否完全出现,以及它们之间所显示的关系,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就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出现,是一种最明显的比喻。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仿佛、宛然、跟……一样”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并显示出它们之间是相似的关系。 它的基本构成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明喻要用比喻词,但含有“像、好像、如同”等词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 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第一句中的“好像”表示一种感觉,第二句中的“像”指的是相貌相像,并不是打比方,所以不能看作比喻。 (2)暗喻又称“隐喻”。 它出现本体和喻体,常用“是、等于、成为、变为”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起来。和明喻相比,暗喻在形式上更紧凑,内容上更密切,更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构成形式是“甲成了乙”。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暗喻句中有时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有时本体在前,喻体在后。 (3)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说。这是一种不明显的比喻,较之暗喻更进了一步,是相等和代替关系。 例如: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里的“魔鬼的宫殿”喻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本体没有出现,显得语言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比的事物和被比喻的对象之间,如果没有相似点,就不能构成比喻。 如: 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珍珠。 这里把星星比作珍珠就不太合适,应该是: 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 △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是不同种类的两种事物。例如: 这只豹子跑起来就像那只豹子一样快。 二者属同一类事物,本身太相似,没有给人增加什么认识和感觉,因此这种情况就不能作比。 △比喻之中包含着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常有褒贬之分,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 如: 站在树下的那个日本鬼子,两眼红红的,像兔子一样。 把残暴的日本鬼子比喻成可爱的小兔子,感情色彩不恰当,如果把他比成“一只吃人的恶狼”,则更能突出日本鬼子的残暴和凶恶。 △运用比喻必须是人们常见和熟知的,并且要努力创造新鲜活泼的新事物,不要用生僻的、抽象的、陈旧的事物作比。 2. 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人,把人当物,或把这类物当作那类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 孔雀头戴王冠,身披彩袍,在园子里骄傲地踱来踱去。 这里的孔雀具有了人的性格特点,还有了人的装扮,这种把孔雀当成人来写的手法就是比拟。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即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给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以人的生命,给他们以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因而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如: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每天清晨,啄木鸟医生就开始给枣树看病了。 (2)拟物,即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是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描写。 例如: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国民党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去了。 运用比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运用比拟时要注意把握比拟事物的特点,一定要适合所比拟的事物本身的特点,才能合情合理,增强表达效果。否则将弄巧成拙。 例如: 万里长城对着众多的中外游客点头致意。 万里长城的特点是稳固、雄伟的,怎能说它在点头致意呢? △运用比拟还要注意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环境气氛相配合,这样才能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千万不能为比拟而比拟,显得矫揉造作和不真实。 △不要把比拟与比喻混淆起来。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区别:比喻的重点是“喻”,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 比拟的重点是“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两者彼此交融。拟人则是把事物人格化。 如: 孔雀像一位高傲的公主在展示它美丽的彩裙。 前一句把“孔雀”比作“公主”,前为主体,后为喻体,主从分明。 后一句把孔雀当成人来写,有人的情感、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是拟人句。一、比喻法: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拟人化: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三、对比法: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1.你就像我脚癞蛤蟆,不咬我,恶心我。(比喻,夸张)2.早上棉袄下午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夸张。 5.带关联词句子的文章五一游记 4月30日:决定线路 哇!五一长假快到了,我真想出去旅游,到哪儿呢?我左思右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就到天堂——苏州和杭州。 5月1日:苏州的美景 今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吃了一些东西,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汽车站乘车。到了汽车站,我非常激动,心跳也加快了,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就这样,我们来到了苏州。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苏州的购物天堂——观前街。这里人山人海,人流如潮。商店里济济一堂,那些商品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个个都是精品。不一会儿,我来到了书城,不用说了,我买的都是科技书呗! 从观前街出来,拐了一个弯,我们到了怡园。一进大门,只见一座亭子,我们在这儿休息了一会儿。经过一个大堂,就到了玉皇厅,据说这里每天只能请一桌客人享受皇帝吃的午餐。走过大厅,我们来到戏剧馆,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吃着苏州的特色小吃——五香豆、豆腐干等,很是惬意。 出了怡园,我们打的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这里湖水荡漾,正举办汽车展呢!汽车有小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型号,有上海大众、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品牌。从高处俯看,汽车几乎包围了金鸡湖喽!再往前看,密密麻麻的汽车一直通向码头。弯下腰看,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很是好看。呀!这里真美呀! 明天,我们将到苏州乐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