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琵琶的诗次韵乔江州琵琶亭 年代:【宋】 作者:【岳珂】 共生壬子两仙翁,不为离春惜断蓬。 铁拨鹍弦遗响在,绣衣龙节赏音同。 穆曹技埒名俱胜,唐宋诗传句并工。 击节云篦定谁是,茫茫江月思何穷。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琵琶行诗中写到琵琶女的几次演奏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 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凝炼而含义广博。 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3.关于枇杷的诗句《初夏游张园》 年代: 宋 作者: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枇杷》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往年乘传过青山, 正值山花好时节。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金线丛飘繁蕊乱, 珊瑚朵重纤茎折。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绿珠语尽身欲投, 汉武眼穿神渐灭。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昨来谷口先相问, 及到山前已消歇。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天高万里看不精, 帝在九重声不彻。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两木》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依韵和行之枇杷》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杂咏园中果子》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隐静遗枇杷》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4.描写琵琶的诗句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唐·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2、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唐·牛殳《琵琶行》 译文: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盘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 3、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宋·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译文: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毛。 4、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宋·苏轼《诉衷情·琵琶女》 译文: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译文: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5.菩萨蛮书,赋琵琶的古诗的意思贺新郎·赋琵琶【南宋】辛弃疾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题解】《贺新郎·赋琵琶》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作品,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此词写妇女的不幸,其用意是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片用三个有关琵琶的典故来议论和抒情。 下片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最后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与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 【注释】1、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2、凤尾:凤尾琴;拨:弹拨。 3、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4、客:诗客,诗人。 5、画舸:画船。6、孤鸿:孤单的鸿雁。 7、辽阳:此泛指北方。8、琐窗:雕花或花格的窗户;轻拢慢捻:演奏琵琶的指法与运用。 9、《梁州》:曲名,即《凉州》,为唐代凉州一带的乐曲。10、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定场:即压场,犹言“压轴戏”。 11、沉香亭:指唐代亭子,在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松窗杂录》载,玄宗与杨贵妃于此亭观赏牡丹。 【译文】凤尾琴板刻着凤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 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 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 琴弦懂得人间的情意,多少幽恨无法向人述说。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 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 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赏析】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 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 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 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阳江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源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白氏在江边关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 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句意。 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望昭阳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 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 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欧阳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 《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人已混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 白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可见其声哀怨。 “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 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 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贺新郎·别茂嘉十。 6.有关知音难觅的诗句有那些1、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唐·韩愈《知音者诚希》 译文: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2、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近现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译文: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3、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译文: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4、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译文: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5、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汉·佚名《西北有高楼》 译文: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7.关于 琵琶行交代时间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诗人为什么说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ؤ 明确: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从琵琶曲中听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限感慨一个飘泊江河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凄可比价格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妓女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而更浓烈、两炼,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8.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句子是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句子是: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在离别时琵琶女送行诗人所弹奏的,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 补充,全文的一个大致思路: 1.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2.问音寻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第一次是快谈数曲,详细描写了琵琶女的音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3.然后诗人问了她的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4.诗人的感概: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岁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5.奏乐相别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在离别时琵琶女送行诗人所弹奏的,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