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今译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古诗人戴石屏的《夏吟》,揭示了夏天生态的特色。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戴石屏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西湖惊奇于她的美艳,粼粼波光,涟漪湖水,她的美美是奇怪而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无不令人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月中旬,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如同西湖美景尽在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2.古诗今译: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 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 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 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 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 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 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 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 “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 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 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3.古诗今译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简析]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古诗人戴石屏的《夏吟》,揭示了夏天生态的特色。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戴石屏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西湖惊奇于她的美艳,粼粼波光,涟漪湖水,她的美美是奇怪而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 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无不令人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月中旬,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如同西湖美景尽在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4.范仲淹的渔家傲古诗今译帮忙写啊谢谢各位辛苦了还有宣州谢眺楼饯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舍弃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 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么烦恼忧愁 长风万里哈,送来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正好可以在高楼上畅饮 想那汉魏文章建安的风骨,这以后又有小谢诗歌清丽携秀 你和我都满怀逸兴,神思遨游,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 我要抽出宝刀砍断水流,水波确激起更高的浪头,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担忧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还不如披头散发,乘坐小舟四海遨游 渔家傲 边塞的秋天到了,它的景物和江南大不一样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留恋之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烟尘滚滚声音悲切 象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烟雾弥漫中。 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 空队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 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 只听见羌管悠悠,又见寒酸满地 人整夜难以入睡 那是出征在外的白发将军在伤心流泪。 5.唐诗《江畔独步寻花》的古诗今译《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一 江上被花脑①不彻②,无处告诉只颠狂③。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诗人【原注】斛斯融,吾酒徒。斛斯融杜甫之南邻酒友。) ①脑:恼。 ②彻:尽也。 ③:颠狂二字,乃七绝之纲。 为底迟说:此起首第一篇也。 杜工因花恼不羞,寻酒偏遇酒室空。独坐翻增癫狂恼,独步逍遥寻花踪。 其二 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①实怕春②。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①欹:qi 一声。欹危,歪斜不平貌。 赵曰:裹江滨,两岸俱有花也。司空图诗“千英万萼裹枝红”,即此意。 ②《杜臆》:前云花脑,此云怕春,皆用反语。诗酒曰驱使。 白头曰料理,出语皆奇。 为底迟说:欹步可是因酒老?驱使自负诗有神。 借问江畔寻花叟,谁是花间梦里人?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为底迟语:家少花多事不休,生死契阔一人愁。报答春光驱使酒,踉跄白发可堪酬? 古今多少人,美酒送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①花满烟②,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①左思《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舍,贾商之渊。” 注:少城,小城也,在城西,市在其中。《元和郡县志》,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黄生以百花楼为少城酒楼,希谓在百花潭上,未合。 ②《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为底迟语:百花楼上百花羞,百花羞到烟雾留。烦请风神舒广袖,送与王爷上花楼。 其五 黄师塔①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①: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 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为底迟语:老僧已死成新塔,幸有桃花惹旧题。 深浅款款催春梦,忽然惊见那鸦嘶。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干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般常用这首)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 爱花欲死,少年之情。花尽老催,暮年之感。 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 亦寓蜚老惜少之意。此七首杜甫诗,清新适宜,温存甜蜜,怡情怡心,美不胜收! 目前较为公认的译文:其二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别看我垂垂老矣,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 春光呀,你莫要欺侮我这个白头人吧!其五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 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其六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