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农字唐诗

1.带“农”字的诗句 10句

农家望晴》(唐代雍裕之作品,选自 全唐诗:卷471-28)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 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悲纳铁》(唐朝张祜全集,选自全唐 诗:卷511-160) 长闻为政古诸侯,使佩刀人尽佩牛。

谁 谓今来正耕垦,却销农器作戈矛。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唐朝 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40-125)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 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奉 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唐朝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 540-147)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2.诗名里带农字的诗词有哪些

次程帅劝农和陶诗韵作者:陈造

我官于房,庸谂房民。 是腹枵然,惟贮一真。 服事告工,以成以因。 雄也言之,参天以人。 燥之润之,是有黍。

正乐府十篇·农父谣作者:皮日休

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 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 均。

系乐府十二首·农臣怨作者: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

3.带“农”字的诗句 10句

农家望晴》(唐代雍裕之作品,选自 全唐诗:卷471-28)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 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悲纳铁》(唐朝张祜全集,选自全唐 诗:卷511-160) 长闻为政古诸侯,使佩刀人尽佩牛。

谁 谓今来正耕垦,却销农器作戈矛。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唐朝 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540-125)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 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奉 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唐朝李商隐作品,选自全唐诗:卷 540-147)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4.什么农一首古诗

同名有两首:

李绅悯农诗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1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参考资料:baidu

5.以农字为开头的诗句

《田家三首》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丁田家有赠》王维

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

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

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

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

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再来芳

6.《悯农》古诗

李绅《悯农》一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7.可有带“雨和农”字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农)字什么意思

农、辳 (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

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

本义:耕,耕种)同本义〖till〗 农,耕也。——《说文》。

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 辟土植谷曰农。

——《汉书·食货志》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晁错《论贵粟疏》 殴民而归之农。——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农事的忙月) 通“努”。

努力,勉力〖effort;exert〗 小人农力以事其尚。——《左传·襄公十三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