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湾全唐诗

1.《全唐诗》次北固山下

次①北固山②下

王湾

客路③青山④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⑤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 乡书⑧何处达?归雁⑨洛阳边⑩。

①:住宿,此指停泊;②:在近江苏省;③:旅途;④:指北固山;⑤:潮水涨满时。⑥: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⑦: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旧年:未尽的一年;⑧:家书;⑨:春天北归的大雁;⑩:唐代口语,意同“处”泛指某处

王湾 唐代诗人,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

2.《次北固山下》全诗

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

本诗选自《全唐诗》。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在此诗里指停泊。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0.青山:指北固山。

11.乡书:家信,书信。

译文1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3.【王湾古诗次北固上下】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释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4]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入:到.乡书:家信.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5-6] 风正;风顺.译文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文学赏析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

4.次北固山下的全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字句浅释】

解题:作者乘舟东行,在北固山下停留时,一路奇绝景物触发奇妙情思,吟成这首唐诗中的千古名篇。次:旅行中停留。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水。客:旅客,作者自称。客路,即作者正在走着的路。青山:指北固山。海日:从海上初升的红日。残夜:即将过去的夜晚。江春:江上景物所表现出的春意。旧年:过去的年头,这里指即将过去的年头。乡书:写给家乡亲友的信。

5.王湾的代表作

王湾的诗,现存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明朝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了普遍重视。其诗,《全唐诗》有收录。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马怀素请校正群籍,召学涉之士,分部撰次,湾在选。中秘书罢撰,又与陆绍伯等同校丽正院书,终洛阳尉。湾词翰早著,代表作《次北固山下》各《唐诗三百首》选本多有辑录。

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当时称最,张说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诗十首(见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一十五)。 王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次北固山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唐人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将练字的技巧用到极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却返璞归真,变得淡而有味。

这一联,妙处不在技巧与意境,而在于情味。

残夜消退,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年底,春天的气息渐渐来临。残夜与旧年,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海日与江春,又给人与微微的暖意,诗人选择了这个巧妙的时刻,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莫名情味,在反复品读中体味到了一种无穷的兴味。

《唐诗训解》云:三四工而易拟,五六太淡而难求。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王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