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简史6

1.有没有6字6句的古诗

《八至诗》隋唐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田园乐》王维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 刘长卿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拟田园乐 彭汝砺 买田何须近郭,作屋却要依山。

青松共我纵始,白鸟随人去还。宁浦旧事 秦观 身与杖藜为二,影将明月成三。

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甲辰人日病中吟以自嘲 范成大 壮岁喜新节物,老来惜旧年华。

病后都卢不问,家人时换新花。晓枕 范成大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后巷鸡鸣。舍北闲望 陆游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杂兴 陆游 广平作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

正自一时偶尔,俗人平地生疑。无题 杨简 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溪村 朱继芳 雨洗山光绿净,波涵天影请空。

草际自浮鹅鸭,柳阴分坐儿童。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还。——李煜《开元乐》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

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王维《自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王维《春眠》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幽居》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李白《春景》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

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李白《夏景》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平林。

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李白《秋景》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李白《冬景》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感怀》青草池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王建《江南》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杜牧《山行》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

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王昌龄《望月》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

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张仲素《山寺秋斋》夹岸人家临镜,孤村灯火悬星。

乔木千枝鹭下,深潭百尺龙吟。——岑参《村居》烟雨湖光软漾,空濛山色生奇。

忆自段家桥水,流连不觉遄飞。——韦应物《烟雨》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苏轼《惠崇芦雁》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

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苏轼《题王晋卿山水》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村。

却是春风有脚,今朝先到柴门。——朱熹《铅山立春》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渔家。

秋水矶边落雁,夕阳影里飞鸦。——徐有贞 门外青山朵朵,窗前黄叶萧萧。

独坐了无言说,回看妄想全消。——憨山大师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大师 云散长空雨过,雪消寒谷春生。但觉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

——永明智觉禅师 空谷诸尘尽谢,止留一片闲云。伴我松根挥尘,堪多麋鹿成群。

——永明智觉禅师 文字眼中幻翳,禅那心中浮尘。内外一齐拈却,大千世界全身。

——永明智觉禅师 静夜钟声不住,石床梦想俱空。开眼不知何处,但听满耳松风。

——永明智觉禅师 清净涵空宝镜,春来水满澎湖。照彻庐山面目,月如额上明珠。

——永明智觉禅师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

——永明智觉禅师 入夜吟秋细雨,初晨忆夏和风。惶惶不辨时日,醉酒羞花戏虫。

——木文(现代)。

2.为什么有的唐诗是六个字的

除了我们常见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外,还有杂言诗。所谓的杂言诗,指的是长短句间杂,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尔也有四字句,六字句。而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的绝句,不仅有七绝和五绝,还有六绝。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李白《春景》: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六言绝句属于近体诗,但就声律而言,与七绝、五绝相比,六绝的声律与近体诗是有一定矛盾的,显得单调而缺乏音乐美,不适合吟咏。这可能就是现流传下来的六绝诗作数量较少的原因吧。

3.古诗发展史的历程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参考资料:/course_ware/yuwen/yuwen/cankaozl/wenxueshi.htm

4.古诗的发展史

你要问的是中国的诗歌发展历史吗? 中国诗歌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

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

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

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

5.唐诗五言1—6年除外

唐诗五言绝句

1、《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5、《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7、《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8、《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9、《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20、《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唐诗: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

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常所说的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 之后兴起的新诗体。现代诗:“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

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7.六字古诗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

孔融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妾薄命二首 曹植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其一) 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若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

御巾糦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其二) 嵇康有六言古诗10首,每首皆是四句。

其中《惟上古尧舜》、《唐虞世道治》、《东方朔至清》、《楚子文善仕》、《老莱妻贤明》、《嗟古贤原宪》六首,咏赞古时明君贤相、圣贤高士,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钦敬之意。《智慧用有为》、《名与身孰亲》、《生生厚相招》、《名行显患滋》四首,则是人生经验教训的总结,寓有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生活哲理。

嵇康的时代,“声律说”尚未出现,但嵇康的六言诗不仅契合韵律,而且每首皆是四句,具备了六言绝句的基本形式,为六言绝句的出现提供了基本范式。 南朝宋谢晦的《悲人道》是六言诗歌发展史上惟一的长篇六言古风。

傅玄《董逃行历九秋篇》,庾信《怨歌行》,王褒《高句丽》等,盖皆出于子建。至唐乃变为韦应物、刘长卿、王建诸人之《调笑令》与《谪仙怨》 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貌雪诗》是最早的六言三韵,其诗云: 既同眐梅英散,复似太谷花飞。

密如公超所起,皎如渊客所挥。 无羡昆岩列素,岂匹振鹭群归。

北周的王褒亦有六言三韵: 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碗*,*,,垂手奋袖婆娑。

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高句丽》) 梁简文帝萧纲的《倡楼怨节诗》共八句,可视作六言律诗的雏形。

到了北周庾信的《怨歌行》和《舞媚娘》,则初步具备了六言律诗的基本特征: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怨歌行》)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慢去,复道春风不还。 少年惟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舞媚娘》) 王维有几首。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1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2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3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4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5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7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隔汉江寄子安 鱼玄机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时代。

六言诗虽然不像五、七言诗那样普及和繁荣,但也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极为罕见。南宋洪迈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37首,明万历年间黄凤池刊刻的《六言唐诗画谱》收录六言绝句57首,清人严长明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六言绝句50首。

即以收录唐人绝句最多的《六言唐诗画谱》而论,有些很有名的六言绝句就没有收进去(如皇甫冉有六言绝句三首,而《六言唐诗画谱》仅收二首),如果再加上六言律诗、三韵以及六言声诗,唐人六言诗显然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据《全唐诗》作过统计,说唐代共有六言诗75首。

⑨这个数字显然不太准确。 唐代六言各体的成熟与定型,为六言诗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以后,六言诗创作有渐趋兴盛之势。到了两宋以后,六言诗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描摹景物的常用诗体。

清人严长明编纂的《千首宋人绝句》,收录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的六言绝句98首,约占全书的1/10。明代著名作家,如明初“三杨”之中的杨基、杨士奇,明前期文坛泰斗李东阳,“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竟陵派”的领军人物谭元春等,都有六言诗作传世。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还出现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六言诗选本,如李攀龙的《六言诗选》、杨慎的《古六言诗》、黄凤池的《六言唐诗画谱》等。这些选本的出现,扩大了六言诗的影响,促进了六言诗的发展。

尤其是黄凤池的《六言唐诗画谱》,融诗、书、画于一体,使读者“阅诗以探文之神,摹字以索文之机,绘画以窥文之巧”⑩,对六言诗的传播。

相关
下一篇
唐诗逸近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