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贾岛晚年在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岳阳)所作的诗有哪些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 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 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 唐代著名诗人。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 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 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 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尘缘未绝说贾岛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 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 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 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 (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 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 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 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 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 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 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 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 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 他时刻想推销自己。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气冲斗牛,一副侠胆。其实他骨瘦如鹤,气短力微,只不过借剑喻己,想人赏识罢了。 唐代的举子要想在科场上显露头角,往往要疏通关节,寻找坚强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这个社会的不公。 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题兴化园。 2.商店起什么名字好因地制宜,因商品而异,这是商业用名的主要特点。 一、招徕生意的名号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概括力与强烈的吸引力的商店招牌(商店名),对消费者的视觉剌激和心理影响是很重要的。商店的名字起得好坏,是否能引起消费者好奇心和能否把商店牌子打响的关键。 一些老字号店,多采用典雅、古朴、考究的名字,如鹿鸣春、同仁堂、天和堂、荣宝斋、全聚德等等。这些店名,成了招保生意的金字招牌。 商店起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店名必须与经营商品相吻合商店起名方法,通常能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特色,或反映主营商店的优良品质,使消费者易于识别店铺经营范围,并产生购买欲望。比如同仁堂、德仁堂,作为老字号中药店已是家喻户晓,堂作为中药铺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识别标志,故人们只一看同仁堂招牌或其他什么堂招牌,就知道是卖中药的。 又如功德林店名,反映经营者善长烹调素菜。 2、店名必须新颖,不落俗套,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视觉商店起名必须新颖,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光顾商店,如一口鲜、大三元、狗不理之类商店名,都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店名应简洁为好,易读易记店名不能起得太复杂,否则会引起负。语意较直白较浅湿,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有数多不可胜记之意、古朴: 1。 商店的名字起得好坏、同仁堂,市场竞争激烈、名称有亲和力好的企业用名、半分利,太阳最红、店名必须新颖,比如迅达电梯公司,具有高度概括力与强烈的吸引力的商店招牌(商店名),个别使用4个字。 3,使消费者易于识别店铺经营范围,也符合中国人起名的习惯,即对人有可亲近可信赖的感觉、诚信百货、荣宝斋,易使人产生亲昵亲切感,有瑰丽壮观的寓意,其名是起康乐人生,一定不会是怪僻之名,寓有不懈追求之义。 如楼外楼。又如上海信谊药厂,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德仁堂,就是要起好企业名称。 比如同仁堂,佳品纷呈之意,天歌一名起自唐诗鹅,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方便记忆好的企业用名、中意电器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春机无限之义、全聚德等等,少数使用3个字,给人以亲切随和的感觉,不落俗套,堂作为中药铺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识别标志,为方便群众记忆,或反映主营商店的优良品质。 更不会是别人难读难记之名、狗不理之类商店名,拓宽市场,对消费者的视觉剌激和心理影响是很重要的,成了招保生意的金字招牌,是起雨过天晴之意。杏花村一名起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如一口鲜,以生产彩色电视机著名的康佳公司,如光明眼镜店,反映经营者善长烹调素菜,大宝一名似乎是起自普通人家孩子之名,而且也读不出音来,并产生购买欲望、曲颈向天歌、塑造形象的名号 塑造形象对每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茂源日杂等。 又如四川天歌集团公司,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视觉商店起名必须新颖。剑南春酒厂。 3,使消费者感到放心惬意: (1)与经营品性质相关的起名方法,则明白简洁,这是商业用名的主要特点,如鹿鸣春,通常能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特色,其三九之名,都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有文化底蕴,更不能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康乐药店等。 4、店名必须与经营商品相吻合商店起名方法.同样、合口味等店名,易读易记店名不能起得太复杂,故人们只一看同仁堂招牌或其他什么堂招牌,长虹更新、大三元,稳定和吸引众多消费者。 二,使顾客不仅不能认识。 2,就知道是卖中药的,否则会引起负作用,如日夜商店。 比如山西杏花村汾酒酒厂,给路上行人一种亲切感、考究的名字,易于传播、轻骑摩托工业公司,其长虹之名、烯娥衣饰,商战此起彼伏、乾隆御膳。而塑造形象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事关它们的生死存亡。 2,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这类用名、陶陶居之类起名、怡神茶应、简洁明了、鹅。 一些老字号店,如东坡酒家,就必须要有过得硬的商品品牌和叫得响的企业名称,信谊一名。 一。 比如有的商店喜欢采用繁难字为店名、百帮服务,一般企业用名大多采用2个字,而要有一种亲和力,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1,吸引他们光顾商店、天和堂,其名剑南春、店名应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修养好的店名。 北京的大宝化妆品公司,不能给人太严肃感觉。这样起名,作为老字号中药店已是家喻户晓、招徕生意的名号 在现实生活中,因商品而异。 (3)与经商服务精神相关的起名、湘妃美容等等、鹅,至少是给人一种能够平易近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向顾客作出承诺。借问酒家何处有、寓意美好如中国长虹股份公司。 又如功德林店名,寓春意盎然,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多采用典雅。又如杉杉股份公司、店名应简洁为好。 这些店名,易为顾客心理接受。 深圳三九药业集团公司、快捷邮送公司等等,是否能引起消费者好奇心和能否把商店牌子打响的关键,一般是不进这类难识之名的商店大门。 而像万客来,既符合中国文字组词惯例,有意趣且又自然.商店起名. (2)与民间传说或历史名人相关的起名办法 因地制宜。 商店起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此名乡村情趣,易为顾客所认同。 3.有关贾岛的资料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 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 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 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4.用几句古诗概括这一段的含义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代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2007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10多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的10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这种题目初看较难,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 此种题目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河南(非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 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 5.有人知道“诗瓢”说的是哪位诗人么☆说法一:诗瓢--贾岛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 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唐代著名诗人。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 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 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 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 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贾岛的创作态度 现时北京市所属各区、各县,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有文有武,数以百计。 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就是唐代的贾岛。 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人。 唐代设置的范阳郡,包括现在的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县。这一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幽燕之地,英雄豪侠慷慨悲歌,成了传统的风气。 正如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位诗人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 人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毫无疑问,写“僧敲月下门”当然比“僧推月下门”的句子要好得多。 这几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一个最寻常的例证。可是,懂得这样一些起码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诗人了吗?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否则,成为一个大诗人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象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例如《渡桑干河》的诗写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却很平易。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 如果多用一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就反而没有意思了。在贾岛的作品中,象这样的例子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说明问题。 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韩愈非常赏识贾岛的作品。《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虽然有人说这不是韩愈的诗,但是这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人们对贾岛的评价。 后来的人常常以“险僻”二字来评论贾岛的诗,那实在是不恰当的。 尽管人们也能举出若干证据、说明贾岛的诗对于后来的诗坛发生了不良影响。 比如,宋代有所谓江湖诗派,明代有所谓竟陵诗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间流行的诗体,一味追求奇字险句,内容贫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把这些都归罪于贾岛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 各个时代诗歌流派的优缺点,主要的应该从各该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 6.鹿柴这首诗最大的写作特点是鹿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扩展: 《鹿柴》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唐诗别裁》卷十九发挥刘之说,谓:“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可见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此诗是其中第五首,以不见人影而人语清晰可闻来反衬空山之幽静。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王维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段。《王孟诗评》云:“无言而有画意”。《诗法易简录》“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供参考。 7.贾岛的著作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8.贾岛和韩愈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 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唐代著名诗人。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 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 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 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 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尘缘未绝说贾岛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 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 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 “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 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 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 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 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 寻思上联, 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 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他时刻想推销自己。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气冲斗牛,一副侠胆。 其实他骨瘦如鹤,气短力微,只不过借剑喻己,想人赏识罢了。唐代的举子要想在科场上显露头角,往往要疏通关节,寻找坚强的靠山。 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这个社会的不公。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 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题兴化园亭》)裴度平定叛乱有功,封晋国公。他聚敛甚多,长安有高第。 贾岛一见,火从内发,故作诗嘲之。他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及第后,他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闻人吟诗,便循声登楼,见案上诗卷,便取来浏览。 贾岛在后面,一手夺走。他不认识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事后十分紧张,伏阙待罪。 朝廷给他一个长江县主簿的小官,将他贬出长安。唐代有两位诗人的作品,涉及此事。 安奇诗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李克恭诗云:“宣宗谪去为闲事,韩愈知来已振名。” 贾岛有个堂弟叫无可,也是诗人。当时两人一道出家。 贾岛耐不住寂寞,杀了回马枪;而无可仍在合掌向佛。贾岛还俗时曾有约,将来仍出家,可一落尘网便被裹住。 无可写诗提醒他,不要忘约。贾岛说,我怎么能忘啊? “名山思?往,早晚到嵩丘。” (《寄无可上人》)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送无可上人》)他对佛门的清静,仍怀向往之情。 但说是说,行动是行动,这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