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宋词<<沉醉东风>>的格式沉醉东风 -------------------------------------------------------------------------------- 曲牌名。 八句,句式为七七三三三四七七,第五、六句也可合成一句,押六平仄韵。南曲也有此调。 曲 谱 仄平仄平平仄上,去平平上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上去平,仄去平平平去上。 例 辞辛苦桑枢瓮牖,夸荣华凤阁龙楼。 脱布衣,披罗绶,跳龙门、独占鳌头。今日男儿得志秋,会受用宫花御酒。 2.求宋词<<沉醉东风>>的格式沉醉东风 -------------------------------------------------------------------------------- 曲牌名。 八句,句式为七七三三三四七七,第五、六句也可合成一句,押六平仄韵。南曲也有此调。 曲 谱 仄平仄平平仄上,去平平上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上去平,仄去平平平去上。例 辞辛苦桑枢瓮牖,夸荣华凤阁龙楼。 脱布衣,披罗绶,跳龙门、独占鳌头。今日男儿得志秋,会受用宫花御酒。 3.词《醉春风》的诗词鉴赏桃花红了,千树万树汇成一片,像一片绚丽的朝霞,又像是春姑娘的羞色脸庞。 杨柳绿了,一棵二棵,凝成一片,像一缕缕淡淡的烟云,又像是春姑娘那飘曳的裙带。碧绿的芳草一直铺到天边,仿佛是春姑娘的衣裳,,那星星点点的野花,不正是缀在衣裳上的花朵吗? 春天在你的怀抱里一天天地长大了,成熟了,然而你,你又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在仙桃成熟的夏天,稻谷飘香的金秋,竟然捕捉不到你的一丁点儿踪影?春为一岁首,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充满了浓浓诗意。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如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华时光,比喻为青春期;把真诚的相思之情,称为春心:“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用春风来称颂师长的谆谆教诲:“春风化雨”、“如沐春风”;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大、无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用“春华秋实”来比喻文采、德行、学问和操守:“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颜氏家训》)。此外,将高兴说成是“满面春风”,将得意说成是“春风得意”,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 总之,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 春天是这样的美好,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迹去寻春吧。 初春之际,对物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诗人们,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中最先变化的是杨柳。 “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黄昶诗《和萧记室春日有所思》)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春的信息被柳条漏泄出来了。 贺知章的《咏柳》写得更精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干像碧玉妆成,柳条像丝绦垂下,而那一排排整齐、鲜嫩、透亮的绿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是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一样剪裁出来的。把春风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比拟为是剪刀精心剪裁出来的,可谓是想落天外。 诗人月下望吴山的《寻春》也是通过柳条来传播春的信息的:“清波荡千纹,绿柳飘万绦。二月春风里,料峭情上梢。” 在这里,不但可见万绦绿柳随风飘动,而且柳梢还有情!在《踏莎行-醉春风》中,诗人又以柳起兴:“柳发新芽,风柔万物。”并通过悠悠古塔、楚楚吴山、无边秀色等画图,来抒发自己“梦里江南相思苦”的情怀。 “愿裁流云当空舞,共醉东风歌一曲。”是令人反复吟赏的佳句。 写法上也突破了前人上景下情的旧臼,将情融入事中表现。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深以为然也。 梦既不得,惟有相思苦,还是去《春野垄上行》吧。您看,“春风两岸扶柳杨,碧涛四野涌金浪。 薄霭淡起隐青垄,浓香径里不识香。”一个“扶”字,描摹出了杨柳婀娜和弱不禁风的情态;“涌金浪”与后面“浓香径里不识香”联系,应该是壮写油菜花百里飘香的盛景吧?而在《春风起兴》中,诗人通过“十里平湖”、“轻漾层波”、“白玉”、“青松”、“绿柳”、“红梅”、“古道”、“石墙”、“长亭”、“朱阁”等意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古意动人的春景图,引起我们的无限遐想和倾心向往,“暗香幽处最浓情”! 如果说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那么,秋天就是美妙,有成而惬意。 请赏《靖西风情》:“骄阳喜客听风铃,远山依树展画屏。靖西风光最好处,佳人带笑水含情。” 面对着轻风、骄阳、远山、绿树、碧水、娇妻相映成趣的靓照,对于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又怎能不感到惬意?怎能不题诗记之?在《丽娃湖秋行》中,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生动活泼,饶有生活情趣。 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读诗人月下望吴山这些既有诗情又有画意的秀丽诗词,耐人咀嚼回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春风卷着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在春风的抚摩下变绿了,枝条在春风的摩挲中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在春风里.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风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风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 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 4.《醉春风》词牌词谱醉春风【词谱简介】:《醉春风》,词牌名之一,又名《怨东风》,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二叠韵。 【词谱格律对照】:作者:[宋]赵德仁陌上清明近,行人难借问。⊙●○○▲。 ○⊙○⊙▲。风流何处不归来。 闷,闷,闷。⊙○⊙●●○○。 ▲、▲、▲。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 ⊙●○○。●○⊙●。 ●○○▲夜永兰膏烬,春睡何曾稳。⊙●○○▲。 ○⊙○⊙▲。枕边珠泪几时干。 恨,恨,恨。⊙○⊙●●○○。 ▲、▲、▲。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 ⊙●○○。●○⊙●。 ●○○▲。【示意符号】:⊙可平可仄;○平声;●仄声;△平韵;▲仄韵;A叶平韵;B叶仄韵。 5.《双调沉醉东风》全文翻译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创作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姓名:白朴 作品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双调 曲牌名称:沉醉东风编辑本段作品原文【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白苹渡口⑴,绿柳堤红蓼滩头⑵.虽无刎颈交⑶,却有忘机友⑷,点秋江白鹭沙鸥⑸.傲杀人间万户侯⑹,不识字烟波钓叟⑺.[1]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选自隋树森编《全元散曲》 ⑴黄芦:与白苹、绿柳、红蓼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苹: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⑵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⑶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⑷忘机友:机,机巧、机心.忘机友即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⑸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⑹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⑺叟:老头.[2]?【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3]编辑本段作品鉴赏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卢挚是做了元朝的官的。 6.双调 沉醉东风 赏析双调沉醉东风①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②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③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作者】 1229?-1297?,号已齐叟,大都(今北京)人。一说为祁州(今河北安国县) 人。 在元代不愿仕进,曾参加“玉京书会”,编曲写戏,甚至参预演出。贾仲 名称他“驱梨园领袖”。 所作杂剧现存十多种,散曲六十六首,风格尖利流畅。 【注释】 ①[沉醉西风]七句六韵,句式为七七、三三、七七七。 一、二句须对仗,除第 六句外,七字句须以上三下四句法。 ②咫尺:喻近。 咫:八寸。 ③将息: 何处调养。 【品评】 此曲写送别,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动人。它入手即总摄离别时的感受, 首两句对偶句,很能表现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 跟着写送行的场面, 饯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里盈盈珠泪。“搁着”两字,刻画出强忍眼泪 的神态。 后几句着重写临别赠言的场面:她刚刚对离人说了声保重将息,便心 如刀割,再也说不下去了。毕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绪,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 在离别的时刻增加痛苦,于是,她显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愿代 替千言万语。 而写她强颜欢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内心的痛苦。我国写恋人送 别的诗词,如韦庄的《女冠子》“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柳永 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此曲刻画入微处,与上面两词 相埒,而真率透彻过之。 7.描写东风 古诗◎东风dōngfēng (1)[easterly]∶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李煜《虞美人》 (2)[springbreeze]∶春天的风 (3)[drivingforceofrevolution]∶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1.东方刮来的风。《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杨朔《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 2.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刘大白《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3.代指春天。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4.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谢觉哉《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陈毅《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郭沫若《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 5.菜名。《文选·左思》:“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刘逵注:“东风,亦草也,出九真。”《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晋顾微《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参见“东风菜”。 东风破 苏轼 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 奄奄门后 人未走 月圆寂寞 旧地重游 夜半清醒泪 烛火空留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君去后 酒暖思谁瘦 水向东流 三春如梦向谁偷 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 岁月流离 不解时候 仍记总角幼 琴幽幽 人幽幽 琵琶一曲东风破 枫染红尘谁看透 篱笆古道曾走 荒烟漫草年头 分飞后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中国调式,la si la 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方文山只是改版而已 初看名字《东风破》,很是惊讶印象中很西方的周杰伦会用词牌做歌名。再仔细一想,词牌中并没有"东风破"这个词牌。东风寒、醉东风、沉醉东风、东风齐看力、东风吹酒面、东风第一枝。。就是没有东风破。还有另解:东风+破,东风是借代或有另指,破,是写词的一种手法,即刻意打破原先词牌的节律,最典型的如我们中学就学过的《摊破浣溪纱-木兰花慢》。更确切地说,词有减字与偷声,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节韵度,略有增减,使其美听。添声杨柳枝,摊破浇溪沙,这是增;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这是减,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