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苏轼有关黄楼的诗句

一、苏轼写的与黄楼相关的诗有哪些

九日黄楼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二、苏辙诗词歌赋:黄楼赋

黄楼赋 并序 【解题】 黄楼在徐州城东门,乃黄土所筑之楼。

元丰元年(1078)八月,徐州太守苏轼为纪念年前率军民修筑长堤、战胜洪水而建。本文作于是年九月。

赋前小序,精粹而具体,记叙了战胜洪水的经过,交代了楼之来由,说明了作赋的原因。其中突出了苏轼作为一城之守的重要作用。

“水未至”则未雨绸缪,充分准备,故“水至而民不恐”;水既至,则身先士卒,稳定人心,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对城外灾民,则派人拯救赈济,使“得脱者无数”。

水退后,则不存侥幸,增筑城墙,筑木堤捍之,故“民益亲”。于是即城为楼,人相劝成。

赋的前半,借客之口,抒发叹喟。以汉元光年间河水为患二十馀岁为陪衬,描状洪水之浩淼、凶猛,颇有气势;后半就苏轼所见,抒发感慨。

“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颇含哲理,“若欲以警发愤者”。

(苏轼《答张文潜书》)描绘水退后登览的景色,高远宏大,鲜明生动,表明苏轼胸怀之博大。篇末吊古人,闵河水,感伤中求超脱,表明苏轼情致之旷达。

子由自称:“余《黄楼赋》学《两都》也。”(苏籀《栾城先生遗言》)它虽不失为写景抒情较好的作品,但序文较正文似更胜一筹。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①,河决于澶渊②,东流入钜野③,北溢于济④,南溢于泗⑤。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⑥,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⑦。

水未至,使民具畚锸⑧,畜土石,积刍茭⑨,完窒隙穴⑩,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

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⑾,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従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

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⑿。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⒀,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

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之⒁,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

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

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⒂,曰:“土实胜水。”

徐人相劝成之。辙方従事于宋⒃,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其辞曰:子瞻与客游于黄楼之上,客仰而望俯而叹曰:“噫嘻殆哉!在汉元光,河决瓠子,腾蹙钜野,衍溢淮泗,梁楚受害二十余岁⒄。下者为污泽⒅,上者为沮洳⒆。

民为鱼鳖,郡县无所。天子封祀太山,徜徉东方,哀民之无辜,流死不藏,使公卿负薪以塞。

宣房瓠子之歌,至今伤之⒇。 嗟惟此邦,俯仰千载,河东倾而南泄,蹈汉世之遗害。

包原隰而为一(21),窥吾墉之摧败(22)。吕梁龃龉(23)横绝乎其前;四山连属,合围乎其外。

水洄洑而不进(24),环孤城以为海。舞鱼龙于隍壑(25),阅帆樯于睥睨(26)。

方飘风之迅发(27),震鞞鼓之惊骇。诚蚁穴之不救,分闾阎之横溃(28)。

幸冬日之既迫,水泉缩以自退。栖流枿于乔木(29),遗枯蚌于水裔(30)。

听澶渊之奏功,非天意吾谁赖?今我与公,冠冕裳衣,设几布筵,斗酒相属,饮酣乐作,开口而笑,夫岂偶然也哉?” 子瞻曰:“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吾尝与子冯兹楼而四顾(31),览天宇之宏大,缭青山以为城,引长河而为带。

平皋衍其如席(32),桑麻蔚乎斾斾(33)。画阡陌之従横,分园庐之向背。

放田渔于江浦,散牛羊于烟际。清风时起,微云霮(上雨下对)(34)。

山川开阖,苍莽千里。东望则连山参差,与水背驰。

群石倾奔,绝流而西。百步涌波,舟楫纷披。

鱼鳖颠沛,没人所嬉(35)。声崩振雷,城堞为危(36)。

南望则戏马之台(37),巨佛之峰(38),岿乎特起,下窥城中,楼观翱翔,嵬峨相重。 激水既平,渺莽浮空。

骈洲接浦(39),下与淮通。西望则山断为玦(40),伤心极目,麦熟乔秀,离离满隰(41)。

飞鸿群往,白鸟孤没。横烟澹澹,俯见落日。

北望则泗水湠漫(42),古汴入焉(43),汇为涛渊,蛟龙所蟠。古木蔽空,乌鸟号呼。

贾客连樯,联络城隅。送夕阳之西尽,导明月之东出。

金钲涌于青嶂(44),阴氛为之辟易。窥人寰而直上,委余彩于沙碛。

激飞楹而入户,使人体寒而战栗。息汹汹于群动,听川流之荡潏(45)。

可以起舞相命,一饮千石,遗弃忧患,超然自得。且子独不见夫昔之居此者乎?前则项籍、刘戊(46),后则光弼、建封(47)。

战马成群,猛士成林。振臂长啸,风动云兴。

朱阁青楼,舞女歌童。势穷力竭,化为虚空。

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余矣。

故吾将与子,吊古人之既逝,闵河决于畴昔。知变化之无在,付杯酒以终日。”

于是众客释然而笑,颓然而就醉,河倾月堕,携扶而出。 ⑴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

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 ⑵澶渊:湖泊名,也称繁渊。

古澶水所经,故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

⑶巨野:泽名。亦名大野泽、梁山泊。

宋时黄河溃决,河水汇入,遂成巨泽。现已涸为平地,故址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⑷济:水名。与。

三、苏东坡笔下的诗句

水龙吟 【宋】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永遇乐 苏 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满江红 苏 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四、苏轼生平及有关诗句

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享年六十六岁。 【主要词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五、有关徐州的诗句

诗词以苏轼的居多 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啥的,你自己看吧

《放鹤亭记》

彭城驻辇廑河防,

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

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

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四句,

为民筹济为民伤。”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江城子·别徐州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dǎn(音)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