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枯树的诗词1.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吕留良2. 枯滕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4. 枯木逢春,萌芽便发。 --魏秀仁5. 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崔道融6.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7.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8.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9.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10.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11.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12.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13.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14.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15.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16.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17.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18.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19.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 20.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21.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22.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2.古诗词枯树赋的全诗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3.古诗词枯藤老树昏鸦注释一年级上册没古诗一年级下册《春晓》 盛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 花落知多少.[1] 注释译文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 , 早有蜻蜓立上头⑥.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 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傍晚枫林的美景,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回乡偶书盛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 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⑤.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疏落,衰败.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赠汪伦①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③, 不及汪伦送我情④.[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五年级下册牧童----吕岩--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草铺横野六七里,”的意思是:草像被谁铺开了似的,方圆六七里全是草原. “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意思是:晚风中传来三四声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的意思是:牧童回家吃饱饭后已是。 4.《老藤,枯树,昏鸦《老藤,枯树,昏鸦……》出自哪一首古诗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