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读唐诗游戏

1.宝宝四岁半了,幼儿园里一直不爱参与活动,比如大声读古诗,跳舞等

多和老师沟通,看看在幼儿园都玩了一些什么游戏,然后选择适合他玩的回家跟他玩,家里人可以配合一起玩,也可以找院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先让他体验到这种集体游戏的乐趣,慢慢就好了。

学会玩分享游戏,大多数孩子要到3岁左右,他可能还没有这种分享游戏的概念。所以,现在不用特别逼他,逼他可能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不如给他一个慢慢适应的机会。

再说,他的兴趣也可能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可能更喜欢看别人玩,觉得这样更为有趣。总之,不用把这个事情看得那么严重,以比较平和的心态面对好了,给他适应的时间,他以后会融入到集体活动中的。

2.如何教小宝宝读唐诗

首先,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如果不在唐诗而在儿歌的话,可能我也不作勉强,事实上,可能因为是男孩子的原因,我儿子并不喜欢儿歌,倒是养成了读唐诗的习惯。

从长远看,学唐诗的价值要远高于儿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按现在学校对古诗的要求来看,小学60首,中学70首,大学中文系100首,非中文系30首,全加起来也不到300首,连会吟的程度还不到,更谈不上会作诗了,经过现代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远不如古人那样有作诗的才能,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听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学过的诗词,你现在还记得几首?人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对诗词进行大量的背诵,那么随着记忆力的减退,到了中年以后,能拿得出手的诗词确实没有几首了。

儿歌有用吗?就算是熟读儿歌三百首,能减轻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每日做大量作业之后,还要背诵古诗词的压力吗?除非,孩子将来成为幼儿园老师,否则儿歌不可能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精神财富。

学唐诗是要有技巧的,首先是选择简单易懂的,循序渐进,也不能局限于唐朝的诗,各个朝代符合儿童学习能力的诗词,都可以拿来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不妨让唐诗成为适合儿童学习的古今诗词的代名词。其次,要把握度,不能过犹不及,为了炫耀而强迫孩子学习,填鸭式硬把唐诗塞给孩子是绝对是不可取的,还是应该在孩子不觉得累,不觉得烦的前提下,一点点地学。另外,不能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要在认识诗中字的基础上,以读来达到背的目的。我在教儿子学一首新诗的时候,通常第一次就教两三遍,让他读的遍数多了,他还不耐烦,只能是第一天先有个印象,第二天再接着教,一般一首诗有个两三天就会读了。一开始所有诗都不要求他背,是怕他不认字,光靠发音来记忆,慢慢的,读的次数多了,也就自然会背了。

孩子学唐诗肯定是容易忘的。忘了是否是白学,那也不一定,小时候学了,长大了还会有个印象,再重新接触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亲切感,学起来就轻松的多。而且,要想让孩子不忘记早年学的诗词,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按照记忆规律来学习,人的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新学的东西最容易忘记,要在接下来的几天赶紧巩固,然后每一段时间巩固一次,最后就可以达到长久不忘的目的。一首诗学完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要读一遍,然后可以隔一个星期读一遍,之后可以隔半个月读一遍,隔一个月读一遍,再往后,可以按照隔两个月、半年、一年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复习,这首诗就可以达到长久不忘的目的。

教孩子学唐诗不可僵化古板,要顺其自然,采取多样手段,有创意地让孩子寓学于乐。我曾跟孩子一起发明了一种唐诗的用法。我儿子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怕怪兽来了,我告诉孩子怪兽最怕有学问的人了,你一背唐诗,怪兽一看你是个有学问的孩子,它就被吓跑了。于是,背唐诗吓跑怪兽成了我们每晚睡觉前必进行的功课。孩子又接着创新,他现在又对英语单词感兴趣了,于是他说一个可怕的动物,就背一首唐诗把它吓跑,我们从wolf(狼)、tiger(老虎),lion(狮子)、shark(鲨鱼)、crocodile(鳄鱼), 一直说到dinosaur(恐龙)、monster(怪兽),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底游的,传说中的,对每一样可怕的动物,都用一首不同的唐诗来把它吓跑,对他来说,这是睡前的快乐游戏,对我来说,我只能偷着乐了。

我儿子现在已经会了五十九首唐诗了,接下来的诗会越来越难,每学一首新的,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既要教孩子学习,又不能伤害孩子学习兴趣,其中的小心程度,只能套用易经的一句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了。

3.如何读唐诗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2004•福建•16)秋夜 朱。

4.我们学校要举办诵读古诗活动,里面还有知识竞赛题,有可能是那些题

唐代诗人()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借春草托寓,赞颂春草生长不息的旺盛生机,也就是以此来联系到人的坚毅顽强精神,从而更好地突出送别之情的。

其中,一句,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所以成为了卓绝千古、过目难忘的名句。3、杜牧的《清明》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感怀。

其中一句写出了诗人当时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孤独、凄凉、愁苦的心境。4、李白(701-762)()代大诗人。

字(),号()。赢得了一代()的赞誉。

他的《赠汪伦》一诗中,。一句写出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我们学过他的诗还有和等。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10%1、前不见古人,。2、,江清月近人。

3、草木知春不久归,。4、,草色遥看近却无。

5、两个黄鹂鸣翠柳,。 6、朝辞白帝彩云间,。

7、,菊残犹有傲霜枝。8、举杯邀明月,。

9、日暮乡关何处是?。10、,寒食东风御柳斜。

三、给下面的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 7%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2、()一片月,万户捣衣声。3、()曾闻子规鸟,()还见杜鹃花。

4、()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5、()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四、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2、()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4、()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离离原上(),一岁一枯荣。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花如雪。

7、草长()飞二月天,拂堤()醉春烟。8、儿童急走追(),飞入()无处寻。

五、选择题。8%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写的是哪个名胜?()A恒山B泰山C庐山2。

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一下哪首诗?()A《赋得古原草送别》B《咏柳》C《寒食》3、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杜牧C李白4、10。 “诗鬼”是指()A李白B杜甫C李贺5、11。

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A《游子吟》B《杜少府之任蜀州》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1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作者是(),这首诗的题目是(),写的是()季节。

A韩愈、《早春》、春B王安石、《梅花》、冬C杜牧、《清明》、春7、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

()A、2个B、3个C、4个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

A、中秋节B、重阳节C、春节五年级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答案一、填空:14%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叶绍翁)。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春日游园观花)时的所见所闻。

诗中描写景色的千古佳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借春草托寓,赞颂春草生长不息的旺盛生机,也就是以此来联系到人的坚毅顽强精神,从而更好地突出送别之情的。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所以成为了卓绝千古、过目难忘的名句。

3、杜牧的《清明》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感怀。其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句写出了诗人当时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孤独、凄凉、愁苦的心境。 4、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他的《赠汪伦》一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写出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我们学过他的诗还有《月下独酌》和《送友人》等。 (也可其他李白的诗名)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10%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三、给下面的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7%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3、(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四、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选择题。8%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写的是哪个名胜?(B泰山)A恒山B泰山C庐山2。

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一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