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抒写离别之苦诗词的鉴析短文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赏析 在晚唐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 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 2.有关抒写离别之苦诗词的鉴析短文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赏析 在晚唐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 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 3.求解说鉴析;诗词《中华风》巍巍中华千年颂山河壮丽儿女勇史册悠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原创的,如果是的话,写的还不错:全诗通过读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首先开头两句总起:巍巍中华千年颂 山河壮丽儿女勇史册悠悠万世情 无尽炎黄华夏魂。写中华历史悠久,一直到:曾有明君康乾雍 几番潮落民拥共,几乎每个朝代的历史典故与历史名人都有。 体现了丰富的知识。历史之后便是景色,但是景色有些太少:浩浩长江浪难平 滔滔黄河尽英雄素有五岳黄山景 更是苏杭楼台群天下山水在桂林 金陵玉殿紫荆城,只此三句。 似乎有些少了点,可以明显看出:浩浩长江浪难平 滔滔黄河尽英雄,此句起过渡作用,因此后面的景色还可再加一些。 另外,此句作者用了对仗的手法。 是一句难得的佳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句与这句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今有多少英雄事迹,但不都随着这浩浩江水逝去了吗,不变的只有这江边的景色罢了,然后再转到写景。 结尾大气磅礴,展现了傲视群雄的决心。 希望能帮到你~。 4.诗句赏析是怎么个格式严格地说,写古诗词赏析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所以难以有定格。 按个人所看到的一些鉴析文章,大致可以归纳为:作者本人简介(生活年代、生卒年份、大致的经历、主要的文学成就),写该诗的背景(一般不能少),接下来一联一联地(两个对句)或几联合在一起解释诗意、解释诗中的字、词语或典故,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然后归纳全诗的写作或修辞手法,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必要时,还可以对该诗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或作用作出适当的评价。 这只是从所看到的文章中归纳出来的,但在实际写作时,可以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5.诗句赏析是怎么个格式严格地说,写古诗词赏析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所以难以有定格。 按个人所看到的一些鉴析文章,大致可以归纳为:作者本人简介(生活年代、生卒年份、大致的经历、主要的文学成就),写该诗的背景(一般不能少),接下来一联一联地(两个对句)或几联合在一起解释诗意、解释诗中的字、词语或典故,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然后归纳全诗的写作或修辞手法,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必要时,还可以对该诗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或作用作出适当的评价。 这只是从所看到的文章中归纳出来的,但在实际写作时,可以有所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6.请高人鉴析一下这首诗,结构和意境都谈谈首句写项羽一生未尝败,字起大气,写尽男人的霸气,虽然败于乌江,却写出了霸王的不屈服,给人的意境是卷土重来,意犹未尽,开端是好的;罗马千年永不衰这句就稍欠稳妥,首句以中国霸王起,下接糅杂罗马这是古体诗忌讳的,而已一座城市的经久不衰来衔接一个男人的不屈服就是南辕北辙,方向差之千里。 丹青万载名不朽,这句应是评价项羽,虽败犹荣,败亦英雄,让人概叹沧海巨变,历史的厚重倾泻于一身。归墟早已化尘埃,这归墟是何境尚不得知,又何来尘埃,那归墟与罗马一荣一败想法是好的,在这首诗中就是不伦不类了。 总的说来创作的想法很好,写诗贵在境,你突出了部分,却忽视了你这境的整合。如果放在一个杂谈的角度,是一首不错的随感,加个标题就是《无题杂感》。 班门弄斧,鄙人鄙见让大家见笑。 7.古诗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中小学精品教育 经典古诗词名句(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1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1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1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1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史记》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史记》2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2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2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古代经典励志诗词哪里有1、《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望阙台》 明代: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4、《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宋代: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5、《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9.求体现自强不息的古诗词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释义: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释义: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5、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释义:意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充分体现了李白的高度乐观,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的体现他对人性道理的感悟。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释义: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的东西南北的狂风。 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释义:大道如晴天一样宽广,我没有心情去走,或是也可以说是,那是你们的大道,我不去走。这里边凝结了作者李白的诸多心情和思虑. 扩展资料 自强不息,它的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语出《 周易·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强大我们先天的自性,开发我们的公心道心;不要让我们的后天邪念萌生,私心妄心滋长。 自:自性,佛性、天心、道心;强:强大,乾卦纯阳之体;不:禁止、不要、止于至善;息:自心、后天之心、人心妄心,滋生滋长,与消息的消相对,《 易经》讲阴阳,讲消息,息与消相对。参考尧舜禹等古圣先贤16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