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五首说课稿

1.备课初中一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教案示例一 重点:朗读与背诵 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学习鉴赏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归园田居》 1。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诗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侧重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2。

听读,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学生朗读。 3。

理解诗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2)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

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前2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后2句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以为然,反而享受着这劳作之趣。

) (3)末句点明主旨,“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 (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4。

总结: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 5。

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过故人庄》 1。

齐背孟浩然的《春晓》导入,简介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

听读,点拨“黍”、“圃”、“轩”的读音,学生朗读(点拨五言绝句的节奏,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3。

理解诗意: (1) 首句交代了什么? (朋友情真意切,盛情款待) (2) 故人村庄的景色是怎样的?请想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景色,并口头进行描述。 有人说,这两句写景写得很成功,你能说说它的成功之处吗? (景色开阔,清幽恬静。)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写什么? (对窗赏景,把酒闲谈。 (4)最后两句写出作者什么感情? (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与朋友感情融洽,相约再聚。

) 4。总结:此诗写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表现了闲适恬淡的情趣。

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是诗人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作。

5。朗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是世外桃源,而在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丽呢? 2。

听读,点拨“堤”字的读音及七言诗句的节奏,朗读 3。理解诗意 (1)从诗中看,作者是怎样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2)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 (写莺燕花草,既有动物,又有植物。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特征?从所写的景物来看,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水:初平——刚涨 莺燕: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刚回来,鸟儿不多,春寒料峭,寻找向阳之树以驱寒。

花草:渐欲、才能。——刚长起来。

描绘早春之景。) (诗贵含蓄,意在言外,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西湖景色如此美,作者最爱的白沙堤就更不用说。)

(3)如何理解“水面初平云脚低”?(见书) 4。总结:此诗写作者早春骑马游览西湖,描绘了西湖美好的春色,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5。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

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朗读 3。理解诗意 (1)首2句表现了主人怎么样的品德情趣? (主人勤劳好洁,清静脱俗) (2)末2句写景妙在哪里?写出了山水怎么样的特点? (“护、绕”写出溪水温柔多情,曲折多姿 ,“排、送”写出青山山势若奔,翠色欲滴。

) (3)本诗的写景顺序及特点? (由近到远,采用了拟人和对偶。) 4。

总结:本诗表现了诗人喜欢恬淡愉悦的生活情趣。 5。

朗读并背诵。 三、学习《游山西村》 1。

简介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2。

朗读 3。理解诗意 (1)作者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2)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3)作者对此处的感情如何? (诗人陶醉于在优美的山野风光和农村淳朴的人情里。 ) (4)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总结: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5。朗读并背诵。

教案点评: 古诗的学习,首先在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之上,对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作简要的点拨,然后进行背诵。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进行改写练习。

教案示例一 重点:朗读与背诵 难点:体会名句的意蕴,学习鉴赏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归园田居》 1。

简要介绍陶渊明,晋代诗人,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侧重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2。听读,点拨“秽”、“荷”等字的读音,学生朗读。

3。理解诗意: (1)“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2)请想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写出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前2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后2句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以为然,反而享受着这劳作之趣。) (3)末句点明主旨,“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2.《古诗词五首》八年级课文

《古诗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古诗词五首》八年级课文

《古诗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九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词五首》课文】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了居延属国。

行踪像随风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广阔的沙漠中有一道孤烟直上,长河映衬着夕阳。

到了萧关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士兵,(知道)河西都护正在最前线。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5.古代诗歌五首的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代诗歌的内容。

2.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就诗歌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杨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朗读时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析。

三、正课 1.朗读《观沧海》,要求读得富有节奏感,读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3.关于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在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天萧瑟,洪波涌起。

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5.小结。

这首诗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6.朗读《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简介。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

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8.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客路”点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写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9.小结。 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享受。

四、作业 第三课时。

6.5首唐诗,5首宋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木兰花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蝶恋花 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前5首是宋词 后5首是唐诗。

7.《唐诗五首》中五位诗人的简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彰明人 。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 另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李白即诞生于此 。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 ,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 ,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 ,他感愤时艰 ,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兵败之后 ,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一说喝醉了酒 ,在水中捞月亮而溺水身亡 。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8.诗五首教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