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谁知道陋室铭古诗的全文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马说》《陋室铭》古文练习求一些关于《马说》《陋室铭》的古文《马说》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人才 ;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6.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1.(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4.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你看可以吗? 老大。 4.古诗词斯是陋室下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 5.古诗,陋室铭,爱莲说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查古诗陋室铭的意思,作者刘禹锡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 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7.陋室铭 古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