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武昌起义的诗句

1.辛亥革命诗歌

水调歌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文 / 寻吟子宫殿巍然立,高耸九重巅。

君权代代神授,万岁震云天。漫道强弓铁马,不过江山易主,大都设幽燕。

重叠楼台处,后苑尽天仙。 大江涌,龟蛇醒,起烽烟。

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

华夏共和国,民主万年传。 柳亚子武训先生义学症,文盲举世尚滔滔。

论才如汝堪千古,继至与今有一陶。莫笑愚民秦帝暴,更怜监谤彘王劳。

拉丁何日改方块,张蔡英灵未必遥。原注:张仲仁、蔡孑民(元培)。

还有一首,勉强算是吧革命诗歌 李大钊 朴素的青布马褂 褪色的灰色长袍 敲响晨钟的《新青年》 唤醒青年的《晨钟报》 一篇《庶民的胜利》 万丈红色波涛 北大红楼灯火 曾把中国照耀 三十八年历程 千秋万代风骚 与墓碑一起入地狱 和民族共同自豪 站着 分明是冲锋的战士 倒下 依旧是革命的先导 生命 是飘扬的旗帜 灵魂 是嘹亮的号角。

2.关于辛亥革命的诗歌

辛亥革命重量级人物——黄兴:80多年前,上海《中华新报》就曾铭赞黄兴先生:“既覆清,复灭袁,诚格金石,义贯日月,功被生民,名垂青史”!《别母应试感怀》: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季,可惜文中只录有诗的结句。《岳阳旅次》借得唐人诗一句,洞庭秋水远连天。

中流自有擎天柱,明月多情照客船。《赠女振华》天上有明月,万里游子心。

清华愈皎洁,相对倍思亲。黄兴先生作为诗词大家,却于1908年夏赴香港途中曾写下了一首“古体诗”,这就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中华民国国歌》。

兹录于后:巍巍中华,风云浩荡。地大物博,长发其祥。

四万万五千万生民共同王业,亿万世统绪,永垂无疆。西望喜马、昆仑,蜿蜒壮丽,东临太平洋,辽阔苍茫,五岳高万仞,长城万里长。

九万里河山锦绣,五千年文化辉煌。中华!中华!源远流长。

圣德道统,尧、舜、禹、汤。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

飘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以民主、共和建国,奋发光芒。中华!中华!国泰民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中华!中华!国泰民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3.关于形容“革命”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形容“革命”的诗句 夏明翰《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

1917年春,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夏明翰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8年初,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

杨超《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①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②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

1923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1926年由党派回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后赴德安担任中共县委书记。

1927年4月**背叛革命,杨超同志曾经转往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10月,党任命他为特派员再回江西,不幸在九江被特务逮捕。1927年12月27日在南昌市德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③这句有时也被写作“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④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一点罪而被楚平王杀死。

伍子胥逃到吴国,取得了吴王的信任,起兵打进楚国京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害他父亲和哥哥的仇恨。

这里是说革命必将获得胜利,烈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具有英雄气概的革命同志一定会向敌人讨还血债的。 周文雍《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绝笔诗》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周文雍所作的一首诗。

1928年春,周文雍和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志同时被捕,被捕后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该诗,并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吉鸿昌《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译文 编辑 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

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 梅岭三章 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

广东省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4.征集一首关于辛亥革命的诗歌

辛亥之歌,之武昌首义》

硝烟滚滚、联军汹汹

这天朝,仍沉沉于梦乡

条约长长、特权张张

那权贵,更紧紧握权杖

这是繁华中国的寒冬

进步的思想,已经在蕴育生长

那是璀灿中华的黑夜

革命的星火,已经在燃烧闪亮

风起云涌的时代,士气激昂的武昌

黄鹤楼上,文学社大摆点兵场

晴川阁畔,共进社专设全武堂

革命党人,方筹划满满

革命机关,却爆炸响响

党人生死存亡之际,革命功败垂成关头

工程营的勇士,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打响了这开天辟地的一枪

楚望台立时兵马汇聚,枪炮声大响

武昌城迅捷猛攻督署,四面起火光

清奴心崩胆裂,逃命仓皇

勇士势如破竹,立立光复武昌

革命的号角,在天际里震响

英雄儿女,奔赴救亡的战场

革命的星火,在暗夜里燃亮

中华大地,速速燃起冲天的火光

火焰冲冲,已经光芒万丈

火轮旋旋,多么势不可挡

星星之火,把迷茫的眼睛照亮

燎原之火,把封锁的心房照亮

革命之火,把中国的黑夜照亮

伟大之火,把中国的明天照亮

《辛亥之歌之缅怀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之火,将腐朽的王朝燃烧

辛亥革命之光,把中华的暗夜照亮

光明的中国,又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您,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您,中华儿女的先总理

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中华大地

让革命的火花,绽放在神州华夏

一百年后的今天

您,乘着中华复兴的长风

在今夜遨游四方

月神挂起明月,为您领航

云神驾起祥云,为您飞翔

雷神手按光剑,左边护望

风神腰佩风刀,右边站岗

百仙紧紧相随,把您簇拥在中央

从巍巍昆仑,到高岭莽莽

从朗朗天山,到海水洋洋

从阿尔泰山,到宝岛台湾

从蒙古草原,到万里石塘

到处都流光逸彩,闪耀着繁荣和富强

到处都欢歌笑语,流露出幸福和希望

您的继承者,正在实践您的主张

您的后来人,正在实现您的梦想

此时此刻,您定然是心潮澎湃、泪水盈眶

您静静地伫立,似乎将往事回想

您想起了,年少求学远渡重洋

您想起了,年轻气盛捣毁神像

您想起了,上书权贵时的幻想

您想起了,创建兴中会的愿望

您想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

您想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

您想起了,伦敦蒙难的时光

您想起了,创建同盟会,革命者欢聚一堂

您想起了,为了重振山河,您多少次远走奔忙

您想起了,曾经五次,远走檀香山

您想起了,曾经六次,奔波于南洋

您想起了,曾经七次,西经欧美

您想起了,曾经八次,东渡扶桑

您想起了,曾经九死一生,纠合英雄,建旗倡义

您想起了,曾经十次起义尝败,而尤冒险猛进

您想到了,熊熊燃烧的辛亥火光

您手杖一指,就飞临昔日的武昌

黄鹤楼上,一百只黄鹤上下飞舞

晴川阁畔,一百只江豚远近逐浪

工程营里,一百队勇士威武雄壮

楚望台前,一百声礼炮唤醒四方

点将台上,一百年佳酿,您为英雄斟上

东方惭白,一百只雄鸡放声唱晓

您又手拂云霞,乘着清风归去

但辽远的空中,传来了您勉励的话语:“

中国革命兮,已经成功

中华复兴兮,尚需时日

中原同志兮,仍需努力……”

5.求一份原创关于辛亥革命的诗歌、创作高手救命啊、

当天空笼罩黑暗,

当黑暗中出现光亮,

是你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光明,

是你开启了反抗的的大门,

是你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由你提出,

封建帝制由你废除,

资本主义由你发展,

武昌起义战火燃烧,

辛亥革命光明亮。

辛亥辛亥

革命辛苦,

成果被虐又失败

帝制被废革命有成 ,

性质没变革命不成功。

6.武昌起义有何典故

1911年9月,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文学社 和共进会联合组成领导起义的机构,定于10月 11日起事。

10月9日,参谋长孙武在汉口俄租 界机关总部制造炸弹,不慎爆炸受伤送人医院。 俄国巡捕赶到后搜去名册、文告等并立即移交 清朝地方政府。

湖广总督瑞微命令按名册大肆 搜捕。 主要领导人蒋翊武等均逃离武昌,起义 者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〇日晚7时,武昌新 军工程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众首先起 义,其他部队纷纷响应,武汉三镇相继光复。11 日,起义者成立湖北军政府,废除“宣统”年号, 改用黄帝纪年,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湖南、陕 西、江西等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 命,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 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清政府在中国260伟大的领袖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

1894年, 孙中山致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自强主张,均 毫无结果。 他觉悟到上书言事的“和平之举”无 可复施,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1905年他把 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确立 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学说。 他组织领导了反清的十次武 装起义,虽均未成功,却为辛亥武装起义准备了 条件。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12月他 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2月13日被迫辞 去大总统职位,让与袁世凯。1913年宋教仁遇 刺,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7年7月建 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掀起了“护法”运动。 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被迫去 职。

1920年回广东,次年任非常大总统,1922 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1924年,在中共和 苏俄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一 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孙中山为近代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 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 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以 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他 主持颁布的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 主义的法令和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人人心。 孙中山在晚年,顺应历史,在中 国**和苏俄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接受三 大政策,使旧的三民主义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 的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