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 关于南通的诗词歌赋..或者散文狼山在南通县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 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 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门独特的学问。《红楼梦》中贾政要贾宝玉和一群清客为新建的大观园中各种景致起名题匾,闹得紧张万分,其实,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干过这种营生。 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也会顿生风光。名号便是一切,实质可以忽略不计,这便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毛病之一。 记得鲁迅说过,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胜。这个县,立即变得古风蕴藉、文气沛然、不必再有长进。 鲁迅激愤地说,这种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不在亡国病菌之下。 我愿意把事情说得平和一点。 起点名字本也无妨,便于人们寻访和辨认,但一切都调理得那么文雅,苍劲的自然也就被抽干了生命。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 让它们留住一点虎虎生气,交给人们一点生涩和敬畏,远比抱着一部《康熙字典》把它们一一收纳,有意思得多。 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 这个名字,野拙而狞厉,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 起这个名的由头,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曾有白狼出没。 不管什么原因吧,我只知道,就在很早以前,人们已受不住这个名字。宋代淳化年间,当地官僚终于把它改成“琅山”。 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没劲。 狼山蹲在长江边上。 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 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是告别,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自已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氵蒙〕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狼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个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2 游玩狼山不消很多时间,我倒是在山脚下盘桓长久。 那里有一些文人的遗迹,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使万里长江在入海前再发一声浩叹。 狼山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 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那天,随着稀疏的几个游人,信步漫走,突然看到一座冷僻的坟墓,墓碑上赫然刻着五字:“唐骆宾王墓”。 历史名人的墓见过不少,但一见他的墓,我不由大吃一惊。 略知唐代文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吃惊。 骆宾王的归宿,历来是一个玄秘的谜。武则天统治时期,这位据说早在幼年就能赋诗的文学天才投笔从戎,帮助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他写过一篇著名的《讨武〔上明下空〕檄》,雄文劲采,痛快淋漓。连武则天读了,也惊叹不已。 徐敬业终于失败,骆宾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说他已经被杀,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都没有确实凭证。 他像一颗瞬息即逝的彗星,引得人们长久地关注着他的去路。怎么,猜测了一千多年,他竟躲在这里? 对于骆宾王的归宿,我倾向于做和尚一说。 当然拿不出考证材料,全是被早年听到过的一个故事感染的。 这个故事说,在骆宾王事败失踪后的许多年,一天,一位叫宋之问的诗人到杭州灵隐寺游览。 夜间,他就借宿在灵隐寺里。宋之问看着月色下寂静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产生了写诗的冲动。 他沉思再三,吟出了这样两句:“鹫岭郁〔上山下召〕〔山尧〕,龙宫隐寂寥”。下面呢?他一时滞塞,怎么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阙间徘徊,不断地重复着这两句,不知不觉间步进了一个禅堂。 突然,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从耳边响起:“这位少年,深夜不眠,还在作诗?”宋之问连忙抬头,只见一们须眉皓白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长明灯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问心想僧侣中不乏诗中高手,便把已作的两句读给他听,并说自己正诗思枯塞。 老僧听罢,立即朗声说道:“何不接这样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一听着实一惊,这是多好的诗句啊,远远高出于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赶紧谢别,后面的诗句也就源源而来。他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鹫岭郁〔上山下召〕〔山尧〕,龙宫隐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烦涤嚣。待入天台路,看君度石桥。 方家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首平庸之作,总体诗格不高,宋之问毕竟只是一个小诗人。但是,“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确实器宇不凡,在全诗中。 2.哪里有赞美南通的诗歌作者:季金虎 旧埠绕绿水 新城拥五山 江阔融入海 日红踏浪来 诗中的“旧埠”和“新城”说的是空间上的地理概念,而我以为跨越的是从旧到新的时间。南通有五千多年历史,有青墩遗址为证,最近还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南通建城于公元 958年,有千年历史,近代因为有张謇而一度辉煌。不管是古人,还是近人,都依濠河筑城建屋。进入当代,城区向四周拓展,南郊的五山也隶属现代化的新区。因而正如季先生诗云的,旧埠扩建成新城,“绕绿水”成了既往的历史,而“拥五山”成了当今的现实。“一山一水”的五山和濠河又正是南通两个最为出名的自然人文景点。两句诗通过两个动词:一个“绕”字、一个“拥”字,经历了时空,扼要、精辟地述说了南通的沧桑巨变。句短字少,然而颇具气势和底蕴。 涛涛江水在这里汇流入海,“江阔融入海”,是南通江海交会的独特地理位置的写照。长江流淌到南通,其江面最宽,建设中的苏通大桥将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江海会通,也铸造了南通人特有的融合的精神气质。最后一句“日红踏浪来”,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的时代写照。王安石诗:“日出江花红似火”,描绘了江面日出、朝霞满天的盛景奇观。南通在江苏最东,每天,太阳的光芒江海儿女都是最早领略。日出而作、勤勉发奋的南通人民伴随红日初升,腾江越海,舞动在浪花飞溅的时代征程。 诗表心,诗言志,诗寄情。季先生的这四句诗,是对南通时代旋律由衷的赞颂,是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满腔热情的抒怀,既有现实主义的深情描摩,又有浪漫主义的激越畅想。四句堪称短诗,但意蕴深长,实乃一首言简意骇内涵丰满的家乡赞美诗! 3.文天祥南通诗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是中国南宋著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南通期间以他忠心不二、百折不回的坚贞凝成的诗句,他在南通的遗迹教育激励了千千万万后人。为缅怀英雄遗迹,弘扬爱国正气,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恢复重建的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坐北朝南,由展厅、竹林山景、廊道石舫、义马墓等组成。主展厅采用仿宋古建风格,陈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贞报国、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和纪念篇章,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拟题江苏南通文天祥祠联·文伟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气贯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4.文天祥南通诗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中国南宋著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南通期间以他忠心不二、百折不回的坚贞凝成的诗句,他在南通的遗迹教育激励了千千万万后人。为缅怀英雄遗迹,弘扬爱国正气,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恢复重建的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坐北朝南,由展厅、竹林山景、廊道石舫、义马墓等组成。主展厅采用仿宋古建风格,陈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贞报国、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和纪念篇章,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拟题江苏南通文天祥祠联·文伟 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正气贯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5.江苏版八下古诗词是什么江苏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吧 1、咏鸟诗三首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2、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 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4、咏叶古诗四首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5、古诗二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