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草的古诗词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汉·无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27.劲草不随风偃去。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宋·欧阳修《秋声赋》 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31.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宋·晏殊《踏莎行》 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宋·林逋《点绛唇》 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宋·秦观《八六子》 3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36.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37.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宋·谢逸《蝶恋花》 38.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宋·李纲《咏草》 40.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1.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42.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4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44.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清·王夫之《连珠》 45.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2.关于采桑的古诗词所念岂回顾,那得罗绣襦,采桑径里逢迎. 养蚕不满百,梨花落后清明,良人在高楼《采桑子》作者 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 桑芽才努青鸦嘴,元是今朝斗草赢, 手挽长条泪如雨,牵坏紫罗裙. 池上碧苔三四点. 伪蚕化作茧. 巧笑东邻女伴, 今岁春寒叶放迟. 姿容应春媚, 官家二月收新丝,粉黛不加饰,绿条复柔柔.似整如欹. 细捻轻扰. 相和歌辞·采桑 鸟鸣桑叶间. 多景楼中,歌吹当春曲. 系条采春桑,林下与欢俱. 语欢稍养蚕,养蚕持底为.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叶底黄鹂一两声,碾取名香作地衣,采叶何纷纷,一样风丝. 采桑不装钩.不惜葳蕤. 疑怪昨宵春梦好. 侵晨采桑谁家女,烂熳不成丝. 采桑度蚕生春三月,放下长长钩. 去岁初眠当此时,桑叶常不周,约略红肥,斜照江天一抹红,白马少年游,绿叶何翩翩. 徒劳无所获. 凉侵晓梦轻蝉腻. 攀条上树表. 愁听门外催里胥,牵坏紫罗裙? 采桑子·咏春雨 嫩烟分染鹅儿柳,日长飞絮轻.攀看去手近. 女儿采春桑. 破阵子春景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 黄花盖野田,尊酒相逢. 采桑盛阳月,一头养百塸,笑从双脸生,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醉脸春融,春桑正含绿. 奈当黑瘦尽,才着春寒瘦不支. 春月采桑时.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3.有萋萋.的古诗词杨柳双禽 【作者:赵不易】 千树垂杨绕汴堤,锦帆去后草萋萋。 金陵歌 【作者:袁袠】 翠华想像宸游处,碧草萋萋辇路长。 宿白羊湖 【作者:叶子奇】 客思官程意转迷,湘江南去草萋萋。 归次曲阿作 【作者:徐繗】 曲阿城外草萋萋,匹马东归日正西。 秦淮斗草篇 【作者:吴兆】 此时芳草萋萋长,秦淮女儿多闲想。 奉酬王司训云笺之贶(二首) 【作者:聂大年】 写得新词谁解唱,薛涛坟上草萋萋。 蒿里曲(三首) 【作者:刘基】 涧草萋萋泉汩汩,紫兰香老棠梨发。 题李陵苏武泣别图 【作者:刘炳】 目断关河夕照迷,茂陵烟树草萋萋。 林七钦山庄 【作者:林鸿】 明日却从城市去,林间相送草萋萋。 4.关于晏殊《破阵子》古诗词宋·晏殊《破阵子》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白话释义: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文章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 “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5.秋千的古诗词《无题》唐.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写的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从她八岁开始“偷照镜”写起,直到待字闺中,这么长一段生活经历,写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浣溪沙》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 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想得》唐.韩翃 两重门里玉堂前, 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 娇羞不肯上秋千。 6.古诗词有"庭花雨"的诗词北宋 作者:柳永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飞絮。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唐代:作者 孙光宪 《浣溪沙》 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明代,作者殷迈《栖云楼晏坐效寒山偈三首》 春阴蔽幽斋,朝来始和霁。 春风悠然来,花雨满庭际。春阴蔽幽斋,朝来始和霁。 7.闲居书事古诗词是什么闲居书事 魏野 无才动圣君,养拙住山村。 临事知闲贵,澄心觉道尊。 成家书满屋,添口鹤生孙。 仍喜多时雨,经春免灌园。 【格律】 押十三元 五言律诗 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作者简介 魏野(960~1019)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郊人)。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北宋景德3年(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出任陕州知州。得知魏野文才,常去拜访,二人结为好友。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天禧3年12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宋皇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 【文学风格】 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不过他的诗平朴闲远,尚无艰涩苦瘦之弊。如“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寻隐者不遇》)及“妻喜栽花活,儿夸斗草赢”(《春日述怀》)。其诗亦颇有精警之句,如:“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题普济院》),“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书友人屋壁》)及“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晨兴》)等。故宋僧文莹《玉壶野史》说,魏野“诗固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评价颇为中肯。他的诗中也偶有苍凉壮阔之句,在宋初是不可多得的。如《登原州城呈张贵从事》:“日暮北来唯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魏野与林逋同为宋初高士﹐虽其身后诗名不如林逋,但当日声望实在林逋之上。据《宋史‧魏野传》载,他的《草堂集》上帙,在大中祥符初年已传到契丹。 8.关于羡慕的古诗词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卢照邻《长安古意》 自笑此身无定在,风蓬易转孤根。羡君归意满离尊。——元好问《临江仙》 尽室未寒衣,机声羡邻女。——皮日休《贫居秋日》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晏殊《渔家傲》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湖上杂诗》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郑谷《海棠》 君莫羡花间女郎祇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白居易《新井篇》 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白居易《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白居易《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 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储光羲《田家杂兴》 他年名上凌烟阁,谁羡当时万户侯。——贯休《献钱尚父》 狼藉红衣脱尽,羡芳魂不埋黄土。——赵孟頫《水龙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李白《寄崔侍御》 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李白《去妇词》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 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刘希夷《公子行》 肯羡孤松不凋色,皇天正气肃不得。——皎然《湛处士枸杞架歌》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高适《金城北楼》 嗟我久离别,羡君看弟兄。——高适《别张少府》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孟郊《伤时》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元结《系乐府十二首》 怀玉尚悲迷楚塞,捧金犹羡乐燕台。——许浑《七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王维《瓜园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