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婉约派宋词及赏析

1.【急求婉约派的诗词和其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2.婉约派诗词的分析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武陵春》,词中第一句写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说的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而花儿已凋落殆尽。已近黄昏,词人却懒得去梳妆。

其中“花已尽”,象征世事凋零,人生中的失落与挫折。《鹧鸪天》中有一句,“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其中,“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醉花阴》中一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其中“玉枕纱厨” 这个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词中另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的“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黄花”,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象征着一种愁苦衰败之意,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柳永也是一位婉约派著名词人,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写男女之间别离场景的词。

词中第一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说的是: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其中“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有着凄清伤感之意。另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杨柳”中的“柳”同“留”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伤别情怀。其中的“残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蝶恋花》中有一句“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其中“草色”象征的是一个愁字。

“残照”象征的是一种离情别恨的情感。“凭栏”象征的是一种思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

秦观词中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秦观的《鹊桥仙》中有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其中“金风玉露”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也是特指秋景,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鹊桥”指能够连结男女之间良缘的各种事物。

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李煜的《虞美人》有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其词牌“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在李煜的另一首词《相见欢》中,有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其中“西楼”代表的是一种闺怨之情。

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如下常用意象: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猿猴:哀伤,凄厉。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燕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求古代婉约派诗人的诗词及赏析(越多越好),现代或近代的婉约派

怎一个“情”字了得——柳永词《雨霖铃》赏析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

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

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

《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

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

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

“寒蝉”大概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好不凄怆。

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

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满泪水。

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

然而,楚天却是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

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人的深情。

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

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

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

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的设想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我”酒醒之后,大概已是第二天晓风吹拂残月当头的时候了。

词人醉得越深,越能说明他对情人的感情之深。这一次的分手,最短的时间怕也要一年吧?在这一年当中,再吉利的“良辰”,再美好的景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当它是空虚的摆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是因为旧情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随便什么东西也不可替代的。它是“良辰”也好,“美景”也罢,对“我”都不能起任何作用。

只有感情十分专一的情人,才会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来的。最后,词人设想自己今后即使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话,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更与何人说?”是的,像这种风情的话语,是不能随便向其他女子去说的。

这一番出自肺腑的内心表白,相信任何一位烟花女子都会为之动容,从而将自己的终身相许的。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

陈师道《后山诗话》里说:柳永的词“天下咏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更是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流传这么广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它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写出了人之常情。

有“情”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得到广泛的传播。柳永用他的词、他的“情”赢得了烟花女子们的芳心。

在当时的歌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见柳七(柳永)在歌妓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情场高手”的报答吧?在柳永“贫病即死,家无余财”,连下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的情况下,“群妓合金葬之”。有人说,妓女们是只认得钱,不会对交往过的任何男人有真情实意的。

这一点用在柳永这里显然是通不过的。因为“群妓”只有真心实意地倾慕柳永的为人,才肯在他离世之后,大家凑份子来安葬他的。

人做到这个份上,正应了一句俗话,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无论是柳永的为人还是他的词,一言。

4.豪放派诗词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

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

“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5.婉约派词推荐+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6.各诗词派常见的句子,最好有赏析像是豪放派、婉约派等等,最好是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词的代表作 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破阵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永遇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孝祥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急求婉约派的诗词和其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8.婉约派词推荐+赏析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9.有关宋词中婉约派中李清照和柳永的诗词的及赏析和背景,要能映射整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柳永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10.急寻婉约派诗词赏析

雨霖铃》 柳永 婉约派代表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

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

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

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这就是发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

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

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

“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

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

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

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

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

相关
上一篇
春苑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