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灾难的名言,诗句关于自然灾难的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恩格斯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富兰克林对灾难的惧怕要比灾难本身可怕。——笛福灾难本身即是一剂良药。——考柏假使把所有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苏格拉底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乐观者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谚语灾难是在你忘了它的时候来临的。——格言 关于如何面对灾难的名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点糖吧。资料参考: http://mingyan.gushiwen.org/yan_1092.aspx 2.形容“灾难”的诗句有哪些在此举例龚自珍的《丑奴儿》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1.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恩格斯 2. 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3. 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富兰克林 4. 对灾难的惧怕要比灾难本身可怕。——笛福 5. 灾难本身即是一剂良药。——考柏 6. 假使把所有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 ——苏格拉底 7. 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 8. 乐观者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谚语 9. 灾难是在你忘了它的时候来临的。——格言 3.形容一个人灾难不断的古诗或是人生坎坷,记住要古诗或词不要现代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关于“灾难”的名言或诗句有哪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当你失败的时候,在苦咖啡里加点糖吧。 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会割破手。 ——洛威尔【美】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法】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中】 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即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那么他将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样地逸然自得(布朗)不经苦难,难得王冠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困难如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 5.古代关于自然灾害的诗词蒲蒲松龄之记载(聊斋志异之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稷下:在临淄,春秋时著名的稷下学宫所在地。清风行者注),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6.古代关于自然灾害的诗词蒲蒲松龄之记载(聊斋志异之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稷下:在临淄,春秋时著名的稷下学宫所在地。清风行者注),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 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 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 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 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