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晚年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谁南宋后期,再也没有出现过辛弃疾、陆游、陈亮那样热情如火的词人。 从年代较早、跨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开始,一大批词人的创作,又回到文人落拓情怀、男女恋情、离愁别苦、自然山水之类传统题材,和清丽委婉、细腻精巧的艺术风格。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归复。 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许多词人在众多方向上的探索,并吸收诗歌乃至散文的表现手段,这时又面临着一次总结的时机。才大气豪的词人往往纵横挥洒,突破陈规,自由创造,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但对表现形式的精致毕竟不够注意;而才气不足的词人为他们的魅力所动,追随他们的风格,更容易把词写得粗糙。 这时总会有些词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这一文学体裁的艺术特性,扭转过分率意乃至粗糙的偏向。南宋后期的词人便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虽然比较注意传统,但同时也对过去各种词人的各种手法进行了筛选整理,在词的形式、语言技巧方面作出了新的总结;他们的作品虽然气势不够雄大、境界不够开阔,但对于词的艺术的发展,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出色的是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周密与张炎。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萧德藻等人都有过交往,但年辈比他们都小。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 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虽然他仍不免有“窭困无聊”之嗟(同上),但其生活即使不算阔气,大抵也可以说是比较安适的吧。 姜夔可以说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性词人。 他的词中仍有不少慨叹国事的作品,虽然不像辛、陆等人那样充满激情,但一种深深的伤感与凄凉却是能感受到的。 如他早年的名作《扬州慢》,是他在淳熙三年(1176)路过扬州,有感于这一名城由于金兵南侵变得满目疮痍而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上阕写扬州战后的荒凉和人们对战争的厌惧,下阕化用杜牧诗意回忆扬州昔日的繁华作为反衬,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忧患。 但词的情调是衰凉而低沉的,它只是无奈的感慨、哀愁的叹息,却缺乏激昂亢奋的精神力量和博大的胸怀。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家国忧患在姜夔词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尽管他与辛弃疾唱和的《永遇乐》一词,也有类似辛词的内容和情调,但更多的作品,或是通过自然山水的描摹来抒发个人情怀、表现高洁的襟抱,如《庆宫春》(“双桨莼波”)、《点绛唇》(“燕雁无心”),或是写男女之情,如《踏莎行》(“燕燕轻盈”)、《鹧鸪天》(“肥水东流”),或是咏物及以物写情,如《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之咏蟋蟀,《暗香》、《疏影》之咏梅等。 姜夔精通乐律,据说“尝著《大乐议》,欲正庙乐”(徐献忠《吴兴掌故》)。从他的词集中可以看到,他不仅能够按词律填词,还能修正旧谱,并用各种方法创制新曲来填词,这样就比一般词人更多了一层自由,可以在保持音节谐婉的条件下相对自由地选择句式长短及字的平仄,因而更便于他写出好词来。 自柳永、周邦彦以来,词人都很注意词的层次结构,姜夔也不例外,他的词尤其长调,极善于一擒一纵,变化跌宕,使词的层次错落有致,产生一种往复回环的美感,如《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写得比较朦胧,内容大致是对梅怀旧兼以梅喻人。 上阕先通过月色和梅花,勾连现在和过去,然后转入同“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随即又转到现在,自比何逊,表示对美景无从下笔,后面却又说梅香不断沁入,撩人情思,欲罢不能。下阕开头宕开一笔,马上再切入对故人的思恋之情,然后写出回忆中的另一幅景象——西湖携手赏梅,最终回到现在,惋惜梅花片片零落,不知何时再开,暗暗绾合相忆之人不知何时重逢的意思。 全篇不断在过去、现在之间作往复摇曳,又在这种往复摇曳中不断拓开,结构非常精致。 用字的讲究,也是姜夔词的重要特点。 一方面,他在运用想象力的同时,极注重对能渲染气氛、制造色彩效果的实词的锤炼,如《点绛唇》中“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以“清苦”形容几座寥落的山峰,以“商略”描写山间云雾缭绕雨欲来的气氛,再配以“黄昏”的暗淡,就很新异又很深切地表现出一种寂寥落寞的景象。又如《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写荒城中冷落衰凉的感觉,《暗香》中“千树压、西湖寒碧”,写雪后一片梅花低垂的幽姿,《琵。 2.简述南宋代表词人的文化寻根情节南宋词与北宋的一样,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词的奔放的时期。这时期恰当於南渡之后,偏安的局面已成,许多慷慨悲歌之士,目睹半个中国陷於“胡”人,古代的文化中心,千年以来的东西两都,俱沦为“异域”,无恢复的可能,颇有些愤激难平,“髀肉复生”之感。在这样的一个局势之下,诗人们当然也很要感受到同样的刺激的。这个时候的诗人,做着“鼓舞平”或“渔歌唱晚”的词,以涂饰为工,以造美辞隽句为能的当然也很有几个。然而几位可以代表时代的大诗人,如辛弃疾,如陆游,如张孝祥他们,却是高唱着“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的,高唱着“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张元《贺新郎》)的,高唱着“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张孝祥《六州歌头》)的,高唱着“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的。总之,他们是奔放的,是雄豪的,是不屑屑於写靡靡之音的。柳永直被他们视为舆台。周美成的影响,也不很显著。苏轼的第一类的词,即“大江东去”一类的政论似的词,在这时却大为流行。一时有许多人在模仿着。最初是几位慷慨激昂的政治家在写着,以后是有天才的辛与陆,再后是刘过诸人。这一类的词的流行,完全是时代所造成。一方面为了金人的侵陵,一方面也为了苏氏的作品,受了久厌之后,自然的会引起了许多人的奔凑似的去欣赞他、模仿他了。 第二个时期是词的改进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外患已不大成为紧迫的问题了。因为金人有了他们的内乱与强敌,更无暇南下牧马。南宋的人士,为了平已久,也便对於小朝廷安之若素。於是便来了一个宴安享乐的时代。像陆放翁、辛稼轩的豪迈的词气,已自然的归於淘汰。当时的文人,不是如姜白石之著意於写隽语,便是如吴文英之用全力於遣辞造句。这时代的作家自姜、吴以至高(观国)、史(达祖)都是如此。他们唱的是“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姜夔《疏影》);唱的是“柳边深院,燕语明如剪”(卢祖皋《清平乐》);唱的是“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吴文英《点绛唇》);唱的是“倦客如今老矣,旧游可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史达祖《临江仙》)。这时候,苏东坡氏的影响已经过去了,“大江东去”,“甚矣吾衰矣”一类的作品已被视为粗暴太过而遭唾弃。周邦彦的作风却是恰合於时人胃口的东西。於是如姜氏,如吴氏,如高氏,如史氏,便都以雕饰为工,而不以粗豪为式了,便都以合律为能,而不以写“曲子内缚不住”的作品自喜了。他们精琢细磨,他们知律审音,他们絮语低吟,他们更会体物状情,务求其工致,务求其胜人。他们都是专工人词人。他们除了词之外,一无所用心。他们为了做词而做词,一点也没有别的什么目的。他们有时写得很好,很深刻真切,有时却不过是美词艳句的堆砌而已,一点内容也没有。张炎评吴文英的词,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这话最足以传达出这时代一部分的词的里面的真相。 3.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婉约派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是宋代宋词流派之一。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柳永、秦观、欧阳修、周邦彦、晏几道、张先等。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则是最有名的婉约派女词人。 南宋的有朱淑真,朱敦儒,姜夔等。 李清照的代表作: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放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秦观的代表作: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周邦彦的代表作:苏幕遮 燎沉香 消溽暑。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4.南宋有哪些著名词人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与其同名的是著名女词人朱淑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