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抄一首宋词

1.有关《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识并各抄一首代表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称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2.抄写15首唐诗,15首宋词

《》 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横斜水清浅,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绝句 僧志南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

【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似。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白居易 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乱花渐欲迷人眼,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何处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3.《一首宋词》

一首宋词

北京师范大学 曾双余

我蓦然读到一种彻骨的心痛。

我的白发在历史的长风中飘扬如旗。

城外,征夫们望断天涯的目光步再闪亮,如一群倦归的鸟,瑟瑟地栖息在诗人瘠瘦的笔端。

一杯浊酒,晃荡着塞外黄沙金戈铁马暮霭流霞。有多少胡尘漫天卷起,落入酒中?你并不在意,依然挥杯不止,将千年的惆怅,蜿蜒成曲折的文思,让岁月细细品评。不是晏殊的闲暇舒适,也不是苏轼的潇洒超然,只有放翁和稼轩,才在一百年后慢慢地品味出那一地无言的沉重和凄凉。或许,还有岳飞。

长烟如歌,唱不出盛唐的豪迈与苍劲;落日如泪,在连年的厮杀和攻守中残缺成如钩的岁月,低低地徘徊在历史和群峰之间,欲坠未坠,如宋朝脆弱的命运一样让人悬心。与少年时的王维相比,你的词苍老而凄凉,让人难以卒读。

是谁说“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在古朴端庄的范祠里,你双眸炯炯,逼人的凌厉和刚毅穿越重重的历史帷幕,在微雨如织的江南,我不敢直视你的眼睛。没有人会忘记你,我也一样。尽管你没有在燕支山上重复窦宪的壮举,但那“西贼闻风惊破胆”的民谣热烈而深情,同样传唱着属于你的岁月和荣光。孤城叠嶂,断雁流云,一如既往地追想你的深沉,你不动声色,却使强悍的西夏人闻风北返。

细碎的马蹄声从北宋的边地迤逦而来,四起的狼烟已然散去,是你又一次例行的巡视,还是你无意中的信马由缰?马蹄声走不出历史,无法告诉我你沉重如山的心情。

只一杯酒,或一首诗,便让隔了千年的我如此诧异,诧异于红尘的扰攘,诧异于你的超俗,诧异于你的慷慨与激昂。许多过于深沉的内涵,飘落在坎坷的历史上,便成了霜,是一盏无法一饮而尽的乡愁。与其把你解释成一位英雄,我更愿相信这种平和的解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的,远在京都的赵祯,又怎么会在意千里之外着一支人马的安危和存在?歌舞生平是他们的通行证,也是他们的墓志铭。在历史犀利的目光中,他们只能还原成一群单一的同义词:醉生梦死。

你的词不长,你的目光却很远,看到了回雁峰在衡阳盘旋欲飞,却最终寂寞地矗立在如血的残阳中,默默无语。回雁峰很寂寞,你也是。你和回雁峰遥遥对视。而北宋柔弱的历史就在你们的对视中循环往复。

不必想尘封的史籍翻阅你的功绩和辉煌。你的厚重足以令整个北宋熠熠生辉。哈姆莱特的生死抉择,对你而言,只不过是把心爱的书籍从一页翻到另一页,或者翻回来。庆历四年,你寄往岳阳楼的先忧后乐,已成了千年以来的中国文人难以企及的一种高度。

但是,你肯定难以入睡。

太多的生死牵挂,在萧杀的风中迅速老化成亘古的心痛,这不是你的错,却是你必须见证的真实。你不忍心看着磷磷白骨,仍被千里之外的深闺苦思成魂牵梦萦的容颜。你不忍心,可你又能如何?你只能以白发为毫,以浊酒为墨,将一腔无人读懂的沉郁写在北宋苍白的历史上。

那晚,所有的群峰都静立无言

文章引用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