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维也纳有关的诗句

1.维也纳 诗词

艾青《维也纳》

维也纳,你虽然美丽

却是痛苦的,

象一个患了风湿症的少妇

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

维也纳,象一架坏了的钢琴,

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

维也纳,象一盘深红的樱桃,

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芒,

歌曲不能只唱一半;

自由应该象苹果一样——

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我的心啊在疼痛,

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

所喷射的不是水花

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再伟大的天才

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啊!

天在下着雨,

街上是灰白的水光,

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

两眼呆钝地凝视着窗户,

一秒钟,一秒钟地

在捱受着-阴-冷的时间……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

愿明天是一个晴天,

阳光能射进你的窗户,

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1954年7月8日晚,维也纳

2.关于维也纳森林的诗歌有哪些

野花疯长,绿水幽碧,

犹如迷失在维也纳森林中的孩子,

苍翠美丽的云杉,

旖旎妩媚的古城垣墙,

广阔嫩绿的海洋,

那菩提树下绯绯绽放的笑靥,

女孩纤手提一捅清水。

施特劳斯扬手普下一曲,

蓝色的多端河,

犹如夏夜里隐隐的光泽,

一晃,便霏迷了一季的维也纳。

海里根斯泰特,

贝多芬亦是轻轻至此。

小巧而无华的磨坊,

女孩俊俏的笑容,

古朴冗沉的水井,

彩绘满布的小木楼。

那泛着昏黄灯晕的小酒馆,

零星散坐几个酒客,

迷你酒杯微氲颜色,

恍惚间,有淡淡的雾气拢上门外的小径。

女孩唱着欢快的歌曲,

那轻盈的身体带过一阵风,

裙裾如蝶翼曳曳,

门外淙淙流过小溪,

绿色的海洋荡荡,

缪斯的色泽呈现在阿尔卑斯山的近处。

绿色缪斯,

梵高亦为之疯狂的宠儿,

在这个破落的小村中洋溢如斯。

这个破落的小村,

女孩的名字叫露西。

菩提树,古水井,

舒伯特不自禁绘下,

美丽的磨坊姑娘。

这个小小的村落,

那么多美丽的音乐故事。

在夜未央的时刻,

于风中绽放。

3.描写维也纳的句子

2008年足球欧洲杯主办城市维也纳。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史蒂芬大教堂、维也纳皇宫、豪华的青春艺术建筑风格的分离派展览馆,还有宏伟的巴洛克式美泉宫

维也纳(德语:Wien)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一百六十五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十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4.描写维也纳的句子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人口156.3万人(2000年)。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

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坐落在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城市公园的约翰·施特劳斯铜像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

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

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

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

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

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

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

世界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

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

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5.赞美维也纳森林的句子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

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 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所以,维也纳人喜欢绿色。绿色的家具、窗帘、墙壁、器皿都是常见的;盐溪湖一带专门烧制一种带有绿色条纹的陶瓷,是奥地利最富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

这里的男人还爱穿绿色西服,打绿色领带,就象温暖的澳大利亚的男人们爱穿淡红色的衬衫一样。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

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生命攸关,互惠互助,相依相存,因而才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四十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

其实这个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三百七十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色: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象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四百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

这感觉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呼吸舒畅,排除烦恼。它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这感觉异常分明。

“太阳地”和“荫凉地”,好似两个季节;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气候多变,穿衣服跟不上变化。

有时风起雨过,那些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可谓千奇百怪。有的依然穿背心光膀子,有的已经穿上毛衣和皮茄克。

此种奇观,很象中国北方的“二八月乱穿衣”,但这里却是“五六月乱穿衣”了。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

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

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人在地球上繁衍生长,正是大自然万物相互调剂、相互受益、相互依存的结果。

万物与环境共存亦共亡。恐龙正是环境改变而绝种。

倘若人类无知,盲目而任意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将必是恐龙第二,那便只有等待外星人来,为灭绝的地球人类依稀叹息。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

早在一八五二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

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象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会发现一小块枯草。

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这样,各种各样的鸟儿就象在维也纳森林里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城市的千楼万宇中间。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兴致勃勃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异样鸣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

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欣赏音乐的人们都笑起来,但没有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亲密关系的更美好的颂歌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