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亿扬州

1.描写扬州的古诗句,哪个是最早的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2.唐诗忆扬州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绝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之态,可谓诗思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语言各异而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逊色。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3.古诗《忆扬州》的全文拼音标注及赏析精讲是什么

【原文】:

忆扬州

唐代:徐凝

xiāo niáng liǎn báo nán shèng lèi ,táo yè méi jiān yì dé chóu 。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tiān xià sān fèn míng yuè yè ,èr fèn wú lài shì yáng zhōu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赏析】: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诗人自己情怀的不堪,这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用一个“难”字和一个“易”字表达出来,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别离后无穷的思念。

后两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思念殷切的时候,诗人唯觉一片惆怅,没有可以诉说的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但它曾照过离人的泪眼,好比对人有情,而离别后偏偏照着愁人,又好像无动于衷,这便显得“可憎”。诗人在深夜抬头望月的时候,原本欲解脱这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所以说“明月无赖”。“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说愁眉,说泪眼,虽然作者余情未尽,而其他的事情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体现了构思的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论语》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不过这是赞颂周文王的句子,没有半点诗意。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这些数目字,都不可以常理而论,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致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使人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令人为之惊叹。

4.唐诗忆杨卅含义

1、概述(含义):

《忆扬州》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诗人极写扬州明月,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标题吻合无间,使诗歌产生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2、原诗: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译文: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4、拓展: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5.亿扬州的诗谁知道,快,告诉我在给赏金

1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 2绿菱红莲画舸浮,使君那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夜,换得西湖十顷秋。

3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有《赠别?其一》 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5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贾岛 寻人不遇 6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陵》 8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 夜看扬州市 9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宿扬州 》 李绅 10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过扬州》 韦庄 11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陈子龙 扬州 12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维扬怀古 郑板桥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前面是比较有名的诗句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 欧阳修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 梅尧臣 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 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 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平山。

6.写扬州的唐诗

酬崔待御(李白) 解闷(杜甫)

严陵不从万乘游, 商胡离别下扬州,

归卧空山钓碧流。 忆上西陵故驿楼。

自是客星辞帝座, 为问淮南米贵贱,

无非太白醉扬州。 老夫乘兴欲东游。

同诸公寻李芳直不遇(包何) 戏赠李主簿(施吾肩)

闻说到扬州,吹萧忆故游。 官罢江南客恨遥,二年空被酒中消。

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

纵游淮南(张诂) 忆扬州(徐凝)

十里长街市井连, 萧娘脸薄难胜泪,

月明桥上看神仙。 桃叶眉尖易得愁。

人生只合扬州死, 天下三分明月夜,

禅智山光好基田。 二分无赖是扬州。

7.赞美扬州的古诗

一、《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白话释义: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二、《忆扬州》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三、《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宋代: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白话释义: 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

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 四、《题扬州禅智寺》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白话释义: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五、《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白话释义: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