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学写诗词应该看什么书首先多读诗词找语感这个是第一步必须的,其次要懂一点诗词的不同体裁格式的知识.比如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写出来分别有什么要求.了解这个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施蛰存写的《唐诗百话》.再进一步就要具体了解诗词的格式、音律要求,可以看一下王力写的《诗词格律》.最后,最好还要有一点音韵学的知识做基础,可以随便涉猎一下古人写的音韵学的书,广韵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写出来的诗词会比较有古典韵味(因为现代普通话很多语音跟古汉语有较大区别了,唐音算中古汉语),当然最后这一点不顾及也罢,算是比较高的要求了.。 2.我想学写古诗词,谁有学习材料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内容,我现在送你一篇你先看一下,如果你认为可以的话,我可以多送你一些材料,也可以给你寄几本书.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 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 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 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 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 3.我想学古诗,该怎样学,学哪些呢这个不难,不用死看书,也不用自己瞎琢磨。我给你一些我自己建议,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话。 第一:加个对联群。先从对联开始练习,对联对语感和平仄的要求讲实话,比诗律要来的严格。你打好基础后开始接触诗,当然对联群里也会有很多长辈值得你学习,也有很多会发自己的原创诗,互相交流。你可以把自己每句对别人的联当做分散的诗句来写,一步步完成。要知道,对联可成诗,诗却不是对联。(律诗中的颈联颔联就是对联,虽然律诗中有些音律可以变化,比如拗救) 第二:试写藏头诗。有人认为藏头诗比起正规的诗更难,没错,严格的话是更难,但是也更适合新手,因为很多人刚写诗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恰恰藏头诗(即楼主所说的嵌字诗)在给了你开头的基础上让你发挥想象力,便不会觉得找不到灵感,不知从何而写。然后还有一点我推荐先写藏头诗的原因,那就是藏头诗并不是非要限定要用近体诗歌格式,这个下面会讲到,你可以写成打油诗,也可以写成古风无韵律的诗。这一环节主要是锤炼原创者的每句的语感和句子中的连贯性,还有基础的韵感。 第三:真正了解近体诗。因为如果对联会得话,对平仄要求已经很合格了,马蹄韵也很熟悉,三平尾三仄尾,孤平这种初级的错误也不会犯了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尝试正规的去写绝句和律诗。当然,对联和诗的讲究是还有些出入,但是基础是有的,功底是有的,游戏规则的变化阻碍不了作者的发挥。这个时候把对联和之前的写的不规则的藏头诗拿出来琢磨,或者重新写,用正规的律体写。可以参照诗律表,但也不一定完全参照,因为还有“拗救”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现在有可以矫正诗律的软件和网站,我知道一个搜韵网。 第四:学会用平水韵。很多人写诗都不用,我之前也不用,后来知道自己以前一直在制造伪诗,果断找了平水韵表,每次写的时候对照即可。因为古时候的字发音和现代人的发音都不一样,所以对诗音律的要求也不一样,诗是古代文化精髓的延续,自然要用古代的规则写,否则都是画虎反类犬。还有要注意查古仄今平表,古时候是仄音现在是平音的字非常多。 第五:无限读和练,找个好点儿的平台,论坛也好,博客也好,Q群也好,相互交流,让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提些建议精益求精。 我玩诗词也只能算是个学生,这两年学到不少,摆个说教的姿势的确有点不合身份,权当同学间的交流。如果有兴趣可以加我Q。 4.我想学古诗,请指教.书名是: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王力 著 第一章 关於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二章 诗律 第三章 词律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printpage.asp?BoardID=10&ID=147 王力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於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於要说明甚麽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於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於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 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 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或:/poetry/gelu/gelu00.htm 王力 《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四声 第三节 平仄 第四节 对仗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第二节 律诗的韵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 第五节 绝句 第六节 古体诗 第三章 词律 第一节 词的种类 第二节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三节 词谱 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一节诗词的节奏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自己看吧。 5.我想学学诗词能不能请老师们给我推荐几首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6.我想学写古诗词,如何入手呢古代诗词,言简意赅,几十个字就能讲述一个详尽的事情,有的还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记忆。 写古诗词,看似艰难,实是容易,没有专门的入门指导,纵使“熟读唐诗三百首”,依然是“不会写诗”,也“不会吟”。建议从以下“三关”来进行写作。 押韵关:押韵,顾名思义,即使韵母相押,在同一首诗中,在双句句尾要用韵母相同的可归为一类的读音相近的字。特别在诗词中要求更严。 而所为之韵又必须属于平声字一韵到底,或者仄声字一韵到底。 平仄关:平仄,即以诗中字的读音声调来分。 古声韵难学,我们暂且不提。只读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新声韵。 平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的字;仄声字,也就是声调属于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的字。而律诗也就由这些平仄相间的句子组成。 且有专门的格式。主要就是以下四种格式: 意境关:意境,又称境界,是诗歌艺术形象的专用名词,初源于佛教,指某种悟道的境地。 六朝被借用于论诗,到唐朝皎然,司空图时,研究更深入,他们认为,意境不是客观的“物境”与主观的“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他学贯中西,研究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相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我们写诗必须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 并且王国维还把意境分为写境与造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要求人们要追求“语言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艺术效果。 文字和音乐的世界最为纯洁,它可以安抚人们走累的心,让人们的灵魂找到停泊的地方。 其实写诗词就是写人生,我们要多写诗词和学习诗词中文字语言,来陶冶性情,充实生活情趣。 7.想学诗词 入门应该先学什么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白香词谱》挺好的。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精辟。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其实我也是个初学者,不太懂诗词的。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