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怎么考

1.【古诗考级过程是什么急

(1)、一至六年级考级内容: 【阅读要求】【考级方式】【参考书目】 【级别】小学一级 【阅读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能初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5.诵读课外阅读书,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背诵优秀诗文12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万字. 6.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对感兴趣的任务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8.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考级方式】 1.平日语文课堂学习观察积累评价. 2.平日学习; 3、教师指定课文朗读; 4、抽签背诵课文. 5.平日语文课堂学习观察积累评价. 6.抽选教师准备的带图片的读物阅读. 7、询问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检查学生摘抄的词句. 6. 学生抽签背诵. 7.爱护图书. 【参考书目】 1. 第一、二册语文书上的文章. 2.必背古诗篇目(20首) (1)敕勒歌(2)江南(3)古朗月行(4)村居(5)咏鹅(6)悯农(一)(7)悯农(二)(8)江上渔者(9)静夜思(10)登鹳雀楼(11)春夜喜雨(12)咏柳(13)赋得古原草送别(14)鹿柴(15)早发白帝城(16)春晓(17)忆江南(18)清明(19)绝句(两个黄鹂杜甫)(20)游子吟 3.必读书目 拼音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蓝猫淘气三千问》 4、选读书目 《三毛流浪记》、《洋葱头历险记》《郑渊洁童话-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5.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 6. 学生书包中的书. 【级别】小学二级 【阅读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诵读课外阅读书,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和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背诵优秀诗文25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6.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对感兴趣的任务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7.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考级方式】 1.平日语文课堂学习观察积累评价. 2、平日学习; 3、教师指定课文朗读; 4、抽签背诵课文. 4.抽选教师准备的带图片的读物阅读. 5.询问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检查学生摘抄的词句. 6.学生抽签背诵. 7.抽查学生保护书的程度. 【参考书目】 1. 第三、四册语文书上的文章. 2、必背古诗篇目(20首) (1)山行(2)枫桥夜泊(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竹石(5)四时田园杂兴(6)乐游原(7)蜂(8)塞下曲(9)浪淘沙(九曲黄海万里沙刘禹锡)(10)别董大(11)江畔独步寻花(12)望天门山(13)赠汪伦(14)望庐山瀑布(15)送元二使安西(1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17)出塞(18)芙蓉楼送辛渐(19)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0)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3.必读书目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365夜知识故事》、《三毛流浪记》、《格林童话》、《中华歌谣300首》 4.选读书目 《小布头奇遇记》《寓言故事三百首》、《民间故事三百首》《阿凡提的故事》、《狐狸列那的故事》、《伊索寓言》《三个小宠物》《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选连环画》、《小老虎历险记》、《我不是坏小孩》、《新人文读本》 5、中华经典:《笠翁对韵》 6、学生书包中的书. 【级别】 小学三级 【阅读要求】 1.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基础上会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并逐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5.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4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 【考级方式】 1、平日学习; 2、教师指定课文朗读. 3.平日语文课堂学习观察积累评价; 4、询问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5、抽查课外阅读中的文章谈感受、质疑; 6.抽查背诵古诗. 【参考书目】 1、第五、六册语文书上的文章. 2.必背古诗篇目(15首) (1)望洞庭(2)风(3)元日(4)江雪(5)江南春(6)池上(7)小儿垂钓(8)小池(9)寻隐者不遇(10)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11)游园不值(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示儿(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必读书目 《海底两万里》、《山海经》 《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各20条 4.选读书目 《寄小读者》、《叶圣陶童话》、《高士其科普童话》《大林和小林》、《长袜子皮皮的故事》、《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 5、中华经典:《弟子规》、《聊斋志异》(白话本) 【级别】小学四级 【阅读要求】 1.喜欢阅读,会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

2.古诗文鉴赏怎么考

一、至少准备两个前提 其一,抓住作者和相关的时代背景,因为它们是互相制约又相互阐释的关系。

抓住作者就是抓住作者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凡是优秀的、艺术上成熟的诗词作者,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还是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选用,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这些鲜明的特色显示在作者一定时期乃至整个的创作生活中,贯穿在他一系列的作品里,成为他创作上的独特标志,这就构成了他作品的风格。那么,我们抓住了作者就等于从整体感受上抓住了作品,不同的作者,创作风格有的清新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气势奔放,有的凝练舒卷,各有不同,把握好这一点对于我们鉴赏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诗词意义的重要依据,鉴赏要把诗词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意识。通过背景去读诗解义实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二,解读诗词要通解文字。诗词的语言文字是凝练而生动的,其凝练主要体现在对篇、章、句、字的锤炼上。

炼句、炼字的目的是炼意,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更深广的思想感情。鉴赏诗词不通解文字,就像学生背下了一篇古文,却对文中的一些字句不大理解一样,这是不正常的,不通解文字就无法理解诗词所提供的形象,也就无法展开我们的想像力。

宋代的朱熹曾批评过这种做法:“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空言无实,不济事。”这里与“空言”相对的,就是要“仔细理会”,就是要把语言文字弄明白。

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这里只说四点。 1.典故问题。

诗词中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词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段文字。作为读者,如果不懂得这些典故,自然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去鉴赏作品。

理解典故有两个层次: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理解这首词,当然也离不开对那个时代和辛弃疾的了解,但这里的一个又一个的典故也是不可不扫除的拦路虎。

2.语句的跳脱。诗的语言,古人称为“诗家语”,强调它和一般文章语言的不同。

这“不同”之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跳脱”:或者突兀而起,或者省却联络,甚至写问答而有答无问,记事情而藏头露尾。不把“跳脱”之处连贯起来,达到“通解”,也就无法进入鉴赏的阶段。

这里举个例子详细来谈,比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有人说自“言”字以下尽是童子的回答,这没错,但很容易使人误解,以为这童子的回答是连贯而下,一口说完的。

其实,这里有三问三答,只不过把具体的问话都省去了。我们须从童子的答词中体会这问话的内容: 问:师往何处去?答:吾师采药去。

问:采药在何处?答:只在此山中。 问:山前抑山后?答:云深不知处。

通解至此,我们才能进而体会它的妙处。 3.诗词用曲。

诗词用曲,曲在反常,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人心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

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4.虚实相间。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像中的所感。写实时,以实带虚;写虚时,以虚传实。

这样,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而且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在艺术上奏奇功,获佳趣。诗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实”的圈子束缚中跳出来,避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

二、投入之后要跳出,情理结合 投入作品的境界,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跳出以后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意旨、义理方面进行鉴赏。

鉴赏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 1.鉴赏语言时要力求既能意会,又能言传。

有时听人说某作品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自然是一种境界。但如果停留在这一地步,也就容易陷入浑沌,甚至走入玄化。

这样的鉴赏不可取,一定要具体化,你觉得好,就要把这好处说出来。这既是审美深入,也是一般语言训练的需要。

比如,宋祁的《木兰花》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鉴赏说这是“卓绝千古”,也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其中“境界全出”四字并不能给一般的读者以深切的指示,“卓绝千古”之类的赞词更是无济于事。那么,这个“闹”字到底妙在哪里?有人这样评价:“春意以‘闹’字形容之,粗看似乎不合理。

但是,艺术的想像和审美的特殊能力。

3.【急救

蜀道难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求长醉不复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令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切切.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崩裂,铁骑突突刀枪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泾,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声赋应该不会多考,看看就好其它都太经典了,已经很短了,就全背吧。

4.考级古诗词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孔子语录 论语六则[原文译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在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5.如何快速做古诗,我要语文考120以上的回答

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6.高考语文怎么考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默写时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3)要求“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其他见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

7.初中语文怎么考

呵呵,我现在初二马上升初三了,可以说我的语文大概就在全班第五名的样子,偶尔冲个第一吧,也不是太高。我把我觉得的东西说说吧。

首先,我觉得读书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我四大名著一本都没看过,但是语文还是可以啊。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最大差别就在于:课外的知识越来越多,且基础题分值越来越少。我不知道你们学校怎么样,但是我们外国语学校的语文常常有接近十分的题是语言应用。这是拉分的关键。我建议你可以做做《点拨》这本书后面的语言应用,或是《原创新课堂》这两本书都是我们老师推荐的哦,我认为不错。

语言应用也就是让你对什么什么人采访一下,或是组织一个节目,写篇导游什么的,一旦文不对题,基础一下子就拉下来了。

其次,真正的语文基础分不能丢。建议学完一个单元就听写,不仅仅是语文书后面有的,不知道你们老师上课有没有提过。比如说:

籍 藉~等形近字要做积累。我们语文曾经考过一下四个词语(拼音叫你写出字形)香“醇”,自怨自“艾”(YI四声),“蓊”郁和好高“骛”远,当时我一丢就是两分,那个怨啊……诗句每单元完后的诗句要背背,书后的诗句一定要一个字不差,总之,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前面的基础,包括文言文(课本)一分不扣!

我的朋友都是些成绩爆好的,平常走在一起都要乱七八糟用语文开点玩笑。但是老师经常表扬她们提前预习及背诗。这样她们记得比我牢,也可以有多的时间干其他的啦。

诗句积累方面可以春夏秋冬,友情爱情思乡,梅兰菊竹都背两句,其他例如哪四书哪五经,唐宋八大家哪八个,苏轼苏洵苏辙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哥哥等都最好了解些。

阅读方面,一个字:多!多两句是不会整死人的,我的同桌语文烂就烂在咋个答都是一句话,可以先一句话开头总起,再乱七八糟点一些关键词语上去。但要主要要求,字数限制啊等等一定要看清楚!它说“联系生活实际”就一定要有“在我生活中”“我认为”等显眼的词语,其他的例如“**换成**好不好?为什么”要按照一定格式来答,首先肯定是“不好!”然后是“原文**突出了……有**的意思”然后还要说“而**换了以后却只有……的意思,原文更形象生动”等。再例如“说明文中‘大概’‘差不多’‘几乎’等词的作用”就肯定有“……使文章有准确性……”,答题也要像八股文,做完题如果老师发答案订正或评讲时一定要仔细对照自己的答案,就算自己的意思正确,却还是扣了分的题一定要琢磨一下,我经常犯转弯的错误,阅读就一定要直!

阅读看分值的多少!!一定要从分值猜要点,它给两分你就一定不能写一点,三点最保险。

作文是分数的关键。

我的作文时高时低,直接影响我的排名。作文高分一般都有以下特点:生活质感,文化内涵和情感真实,语言其次。

我写作文考试时不小心就会哭出来。想写啥子就写啥子,初一第一次半期考试我在作文中批评我的班主任,号作文的老师还说我“真情实感”给了52分(60分满)虽然不算太高,但是那次作文来说也算不错啦。多多体验一下生活吧,初一是个很好的年纪,我那时候(包括现在)整天风花雪月年华易逝的,但也是好事。

你可以对着墙啊,花呀,仔仔细细看个它几分钟,在心里先组织语言形容它,联想诗句啊什么的。再由此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语文老师说的,等哪天你看着墙都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你就会写出好文章了哦!

今天花开了,你感到一丝高兴。为什么会高兴呢?因为一个生命?还是因为想到了谁?是因为某件事?还是那朵花真的很美?

尝试写出有生活质感的文章,就是真真正正你学会了语文。

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我喜欢张晓风的散文,特别喜欢,我妈介绍给我的,我常常在作文中用到她的句子,是整篇文章的亮点。

找一个喜欢的作家的文章吧!积累积累,体会别人的文风,再逐渐创作自己的文风!加油,我也在加油中,目标:中考作文满分!

我毕竟才初二,空话我也不想说啥子,但是还是勒紧你的裤腰带,去选两本自己觉得好看的名著,千万不要去盲目地读,你看哪本的故事情节有趣,就去读一读吧!例如我就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基督山伯爵》可惜真的太长!现在还是喜欢。莫泊桑啊等短篇也好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羊脂球》《茶花女》《乱世佳人》……都不错。

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慢慢来!不急,这次考试作文比上次多一分都是质的飞跃!这次基础比上次高0.5都是胜利!这样,语文不就上去了吗?

我只是初二,或许我的意见不足精简一针见血,但是也讲究做个参考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