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赋能

1.诗词歌赋是什么意思

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

虽然如此,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业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韵和对偶等严格要求)的两种诗歌体式(古体诗的平仄略微放宽些),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

究其实,所谓的赋,其实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仗规则和平仄要求。

扩展资料:

古代诗歌全是韵文,即押韵的文体,中国有美感强、气势劲力和情感抒发真挚的主要审美性。

古代自由诗

古代自由诗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不要求格律(对仗、平仄)的古文诗,唐朝之前、之后的都算。古代诗从杂言发展的五言、七言。代表诗作集有《诗经》、《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等。

格律诗

随着南朝诗歌理论的发展,唐朝中期形成了绝句、律诗为主体的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必不可少。绝句四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八句,有五言、七言;多于八句的近体诗叫做排律。

绝句代表作有李白《望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律诗代表作有杜甫《蜀相》、王唯《山居秋暝》。李白、杜甫是古代格律诗乃至古代诗歌的两座高峰。

唐中期以后直至民国初期,格律诗一直是古代诗的主流。唐诗辉煌,后代无出其右。

词起源自何时,尚无定论。词兴于唐,盛于宋,后世作品也有很多。词对平仄、押韵要求更高,断句字数有定而各异。词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晏几道、欧阳修、辛弃疾、纳兰性德等。代表作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永《望海潮》等。

古代文学上的曲主要指金、元的曲。代表作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赋起源于战国,最早是诸子百家的散文中。赋是韵文,赋以壮丽、华美、浩大为文学界的高峰。但是赋一直没有引起近世文人的注目。

楚辞

楚辞是战国楚地产生的诗歌体。屈原忧国伤时,创作了荡气回肠、华丽恳切的《离骚》,后代文人仿之,西汉中期楚辞也很兴盛。

汉赋

汉代国势强盛,产生了大量的文辞优美、气势雄阔的赋。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尤其浩大。汉以后汉赋继续发展,尤以左思的《三都赋》为上。

文赋

唐朝古文运动改革骈文,形成文赋。以赋的形式,不拘骈偶。作品中以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为上作。

诗词歌赋的现代意义

当代人读古代文学,有助于提高修养、智力、心理素质,增加人谈吐有节、举止有度的能力。读古代诗词歌赋能提高人的智力、德行。古代诗词歌赋能让读者产生真善美的陶化,得到壮、美的心理感化,文以叙论,文以感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词歌赋

2.诗词歌赋行的歌赋行的体裁是什么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韵歌赋,是讲究格律的韵文,是韵文赋的一种,是律赋的分支,是骈赋的近亲,主要以歌韵的节奏来行赋文,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赋或新赋。

因为辞赋,目前可划分为:传统辞赋、白话辞赋、新赋、诗赋、词曲体辞赋等。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

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3.谁能给我提供一些描写西湖的诗词歌赋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王瀛)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王瀛)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张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阆) 平 湖 秋 月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顷秋。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院 风 荷 [清] 许承祖 绿盖红妆锦绣乡, 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 泻入波心水亦香。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寄杭州友人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史鉴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

西湖柳枝词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湖心亭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饮龙井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4.赋是什么诗词歌赋的赋有那些特点和要求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の模逦镄粗尽保嘀赜谛淳埃杈笆闱椤W钤绯鱿钟谥钭由⑽闹校小岸谈场保灰郧ش淼摹吧濉笔鞘Ï蚋车墓桑小吧Ц场保缓捍饺妨⒘烁车奶謇 莆ء按歉场保晃航院螅找嫦蜴槲姆较蚍⒄梗凶觥版楦场保惶拼钟涉樘遄و肼商褰小奥筛场保凰未陨⑽男问叫锤常莆ء拔母场薄V母秤校憾拍恋摹栋⒎抗场贰⑴费粜薜摹肚锷场贰⑺臻摹肚俺啾诟场返取1] 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の模逦镄粗尽保嘀赜谛淳埃杈笆闱椤K淙欢杂谙执死此担湓恫患笆´省⑸⑽摹⑿∷的茄谥巳丝凇5Ô诠糯乇鹪诤禾剖笔Ó敫惩⒕倭疲硬茇У摹笆¸秤觥焙吐交摹笆Ô登槎裁遥程逦锒痢笨煽四摺8趁壬谡焦耸⒂诤禾疲ビ谒卧ك髑濉T诤禾剖逼冢兄蛔鞲扯恍词µ奈娜耍醇负趺挥兄蛔魇¶恍锤车牟抛印=ò惨院竽酥琳隽逼冢愿车耐瞥缟踔劣谑¡!妒芳恰分谐魄淖髌肺ظ常逗菏椤芬渤魄热说淖髌肺ظ场:笕艘蛲谱稹妒贰贰ⅰ逗骸罚员惆亚热俗髌烦莆场8呈呛捍罹叽硇裕钅苷孟云涫贝É竦囊恢治难а健K窃谠冻小妒¾犯乘檀Í常冻恰返幕∩希媸照焦莺嶂牡钠陶彭б庵绾拖惹刂钭幼髌返南喙匾蛩兀詈笞酆隙傻囊恢中挛奶濉K牒捍氖Î囊黄穑删土撕捍难У牟永糜牖曰汀? 赋的来源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 即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骚体赋是赋体文学兴盛的开端,是从先秦时期到汉高祖时,继承了楚辞的特点,依旧使用“兮”字,枚乘的《七发》奠定了赋体文学的基础。 散体大赋产生于赋体文学的发展时期,是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登基之前,这段时间的赋体文学风格以雄大壮阔为主,因而又被称为“散体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从汉武帝登基到东汉时期,这段时期是赋体文学的成熟期,作品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 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现代赋与汉赋区别 当代的赋大多把滕王阁序作为参考,盛世出大赋?《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专栏,进行了城市赋的征稿,敦煌及华山也在网络进行了赋文征稿,这些活动对推进赋文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人云:“登高作赋可以为大夫”,古代的仕。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