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读后感读后感:以前读唐诗宋词,都是孤立的欣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大师就是大师,从最早的诗歌总集到清代的陈宝琛,从赋比兴到intertextuality, 读了此文,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此漂亮的文章,真不可多得。 希望同好读完,多多跟帖,以示鼓励哈!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 著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2.91岁诗词大家叶嘉莹:为什么孩子要读唐诗宋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悉心甄别、挑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古诗词,今晚,小编选取其中几首精品诗词,与您共享。 其中,不仅有叶先生推荐的经典名篇,更有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美感特质的生动诠释,可以说这是一篇饱含诗情画意、声情并茂的艺术享受。来,一起细细品味。 李白《 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经《 诗经·秦风·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张九龄《 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苏轼《望湖楼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杜甫《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辛弃疾 《 丑奴儿 》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煜《 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缪氏子《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2012年3月17日,叶嘉莹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做了一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为主题的演讲。以下是演讲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3.叶嘉莹:从古看今,孩子怎样学习古诗词叶嘉莹,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师从顾随。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在由她亲自诵读的《与古诗交朋友》中,古诗教材被配上精美的图文,优雅的诵读,想来纵使古意再难磨,孩子们也会寻得一丝古韵。 4.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中国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父母就很自然地边拍着宝宝边轻念几句“床 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父母们或许也不知道为 什么要让孩子们知道唐诗,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这样做,并且从没有停止过,也 许父母们自己也未必知道:就从这几句唐诗开始,他们就已经在孩子纯净空廓 的心田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曾建议教育部要求小学毕业生要会背一百首唐 诗宋词,因为会背诗词有很多的好处。事实也即如此,鲁迅。 巴金、杨振宁、丁肇中等很多人都在少儿时代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唐诗于中国人真可谓家喻户 晓,是每个孩子的必修的“童子功”,然而,究竟什么是唐诗呢?仅是文学作 品吗?在唐诗中,蕴涵着什么更多、更深远的东西呢? 关于这个问题,叶嘉莹教授引用了中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四 句话,诗其实就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她 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其实就是人心的苏醒,而这种心灵 的苏醒,古今皆相通。 她认为“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而诗歌 的写作也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一种抒发和缓解。”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 失恋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 情好起来了。 如果曾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便会说: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哪里能找寻出一丝隔阂?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 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唐诗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始终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 唤。 人生百年,几多曲折,其中的得失利害、波澜起伏我们又能控制多少?当 你的人生面临着彷徨,甚而陷于困顿时,如果能有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那将 是无尽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这样一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中,积蓄了古代伟大诗 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无疑“能够使得一个人超越小我生 命的狭隘和无常,把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和追求,并且给予你坚强 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转眼千年已逝,浪漫的大唐王朝已经远去,如今已是物非人亦非„基本知识 积累不足,阅历不够丰富,理解有偏差等原因,使我们现代人学起唐诗来,会有 坠入重重迷雾之感,虽然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唐诗,却总不能触类旁通,理解到唐 诗的内涵和精髓。学无常法而必有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 《唐诗鉴赏知识实 用百科》把唐诗中的基本常识,全部整理出来,配上插图和解说,以易读精美的 方式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抓住学习唐诗的突破口,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关唐诗 的最多知识。同是,本书还附有一些宋词鉴赏知识,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读者学习 诗词的首选必读读物,带领大家领略诗词的绝代风采。 5.怎么评价叶嘉莹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当今中国古典诗词讲坛影响最大、绝无仅有的叶嘉莹先生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中国古诗词结集成册。 《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编者长久以来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