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廷字有关的诗句

1.求一首带“廷”字的诗或词,并赏析

《赠乔侍郎》(唐代陈子昂)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巧。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赠乔侍郎 陈子昂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乔侍郎,诗人的友人,侍郎是他的官名。在这首诗里说的是汉代的典故,但是要表达的却是诗人对唐代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现象的愤慨。

汉代朝廷中荣耀的是玩弄权术的奸狡之辈,立下赫赫战功的边境将领并不能得到君主的重视,最多把他们的画像象征性得挂在云台上,麒麟阁里罢了。可怜那位耿直廉明的骢马使恒典,虽然做了一辈子公正不阿的御使,满头的白发又是为了谁而生的?

汉朝中多有钻营之辈玩弄权术者却得到了一生荣华,在边境上浴血奋战,为国为民立下战功的将军却得不到君王的重视,顶多把他们的画像挂在云台上,麒麟阁里罢了。像骢马使恒典一样清正廉明的好官,满头秋霜了也依然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生于唐代的陈子昂和一般文人一样,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遵循封建道德规范,作品里用到了暗喻等手法,对涉及君王的事情进行了避讳。这首诗中诗人就是借用汉代的事情来针砭时弊的。诗人用这首作品赠给朋友,一方面是对朝政的议论,一方面也是对朋友倾诉自己的忧愁,可以看成是一种告诫,也可以看成是陈子昂在表露自己的骨气,体现他自己的政见观点。这首作品里其实正有记载中的陈子昂式的风格。

诗里用到的几个汉代典故有“云阁”,“骢马使”。如果有的读者说“荣巧宦”也是一个典故,其实也是可以的。荣巧宦是汉代朝政的一个现象,可以说是个典故。“云阁”中,云即指云台,相传汉明帝为了追悼汉室中兴时期的功臣,将二十八位名将的画像挂在南宫的云台上。“云阁”中,阁即麒麟阁,汉初萧何建造的,后来汉宣帝绘制了包括霍光在内的十一人的画像悬在麒麟阁。于是“云阁”就成为后来悬挂有功臣画像楼阁的代称。诗人的观点,这是一种虚伪的重视,甚至就是有名无实。至于“骢马使”指汉代的忠臣恒典。恒典是御使(相当于现在的检查官),因为他出行时常骑着青白色的马,因此被称为骢马使。恒典执法严格,也许这样使他并不被爱听好听话的君主倚赖,所以陈子昂将他的一生作为受不公平待遇的臣子的写照。诗人认为他们的满头白发辛劳一生其实并没有得到君主的赏识,甚至就是白忙碌了一辈子,是一种碌碌无为(不过我想这样理解可能过于偏激,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读者不必认同。)。

2.关于廷和洁两个字的爱情诗句

爱情的古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3.关于廷和洁两个字的爱情诗句

爱情的古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4.含“廷”字的名人名字有哪些

陈廷敬——清代帝师,《康熙字典》总修官。

原名陈敬,后改为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蔡廷干——第二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北洋水师“福龙”号鱼雷艇管带。

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上栅村人 (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接受华侨教育家容闳(今珠海市南屏镇人)的建议,同意选拔一百二十名幼童分四批派送美国留学,并由容闳主持在美留学事宜。为了保证选派幼童的英文水准,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学预修,然后通过考核选拔优秀者赴美留学。

蒋廷黻——民国外交家

(fu, 1895.12.7-1965.10.9),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今属邵东县)楮塘铺(今属廉桥镇)一个中等农家。191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求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院、奥柏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他以当时首次影印刊布的清宫档案《筹办夷务始末》为基础编辑了《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两卷),收购散藏于民间的档案,编辑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同治五年以下未编成)。

蔡廷锴——“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的十九路军将军

(1892-1968)字贤初,广东罗定人。外号高佬蔡。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