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登楼游原唐诗

1.关于古诗《登游乐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登游乐原》

评论家说,好的诗都是诗人用血和泪写成的。李商隐的诗歌正是属于这一种。从《锦瑟》到《安定城楼》再到《登游乐原》,李商隐的诗都流露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意境。在这一类最能表现诗人华丽,凄美,悲凉的诗文风格的诗歌里,诗人以其独有的才华和灵感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私语无人诉的不幸人生,妙笔生花成了一曲曲哀宛动人的悲歌,其中每个跳动的音符都是一首的优美的诗篇。

音符在开始就埋下了悲凉的伏笔。诗人生当晚唐,目睹乱世,深忧国家之内忧外患,曾想展一己之才,框世济民。可惜一生命运坎坷,终不能如愿。此景此情,正如诗人在诗歌《锦瑟》中所写的一样:锦瑟无端五十铉,一铉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思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诗人目睹锦瑟而起兴,转而思忆年华;突然之间发觉年华已逝,梦想成空,一生之匆匆宛如庄生梦蝶,望帝化鹃,于是悲从心生。又借沧海遗珠,蓝田遗玉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因此触景伤怀,惆怅不已。

随着旋律,音乐渐渐开始走向高潮。这个时候,也是诗人情感最深的时候。当诗歌倾注了情感的时候,就好象山有了水,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性。李商隐的诗因为倾注他不幸的爱情,越发显得情致缠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应无路,青鸟殷勤为探难。”优美的词文,缠绵的爱情,写得是如此的感人肺腑。

再美好的音乐也有结束的一刻,但是它曾经带给我们那种美丽的感受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我相信,诗人生命的结晶,一定会与时间长在。

2.扩写古诗《登楼》,字数不少于300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拐一个弯,就看见了老友的茅檐.一些袅袅的炊烟,已缭绕在屋子的四周.柴门在一声幽响后,洞开了.有一双熟悉的手,向远处招了招,然后,兴奋地移出了细竹围拢的篱笆.几条田塍之外,鸡黍的清香,随一声亲切的问候袭入心脾.

雨早停了,空气清爽得比溪水更透明.高高低低的林子,从村前绕过村后,又从村后合到村前.有几只鸟,悄悄潜入了那片翠绿.它们拍打着翅膀,伸出细喙,在每一枚叶片的音符上,为季节敲响一曲丰收的交响.村庄的边缘,青山安静地横斜在夏天的入口,等待落花和流水的消息.

推开窗,田野的气息如水般涌进柴房.晒场上,一群无忧无虑的小鸡在欢快地追逐;菜畦里,三两只虫子躲在一片菜叶的背面,嘀咕着什么.酒壶候在桌边,农事在酒杯中稔熟地交替.每一小口,都是一个怡神的词语.

镰刀很精神地挂在墙上,锃亮的身子里蓄满跃跃欲试的表情.风在窗外偷听着收成,幸福拉着风的衣袂,站在时光的深处,把每一个丰衣足食的日子张望.

等到九月初九,我们再一起坐在庭院里,细细品味一年的辛劳.并从一朵菊花展开的微笑中,透察春天的雨水,夏天的阳光,秋天的五谷,以及白云后,那场准备了一年的雪!

这是曾冬的作品 他有一本书叫唐诗素描 可以看看哈 希望对你有帮助

3.诗歌鉴赏《登楼》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春光浓艳、繁花似锦的三月,花近高楼,正好赏玩,而诗人登临却触景伤情,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伤心原不在花,在于万方多难”(《金圣叹选批杜诗》)。盖此际兵戈未息,时事扰攘也。全诗以倒装句法开篇,语极顿挫。花伤客心,与《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一样,均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

颔联紧承“登临”,写所见之景。辽阔的成都平原上的烂漫春色,伴着锦江春水的涌动,充塞于天地之间。“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化如苍狗”(《可叹》)。玉垒山头飘忽起灭的浮云,使诗人联想到古今世势的纷纭变化。其中的“今”,暗含着“安史之乱”以来世事的苍黄反复。两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载,宏丽奇幻,境界阔大。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唐诗别裁集》),主要就是针对这两句说的。腹联即由第四句生发开去,正面叙写“万方多难”的时局,也是登临所想。“万方多难”,不可能全写,故只重点写吐蕃陷京师扰四川等事,这是安史之乱后的大难。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也正因为作者坚信“朝廷终不改”,故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而告以“莫相侵”。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中透着坚定的信念。明人王嗣奭云: “‘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盗寇’如玉垒之云倏起倏灭,莫来相侵”(《杜臆》)。很好地阐明了腹联与颔联的内在联系。

尾联就登楼所见古迹以寄慨,遣辞委婉而讽刺深切。上句大意是说蜀后主刘禅如今仍然得享祭祀,但其人实为无道亡国之君,只令人感到其可怜罢了。这完全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任用小人而亡国,,对唐代宗宠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以致酿成万方多难盗寇相侵的局面予以尖锐而深刻的讽刺。结句自伤寂寞。杜甫是一个“济时肯杀身”、“时危思报主”的人,而当此万方多难之际,自己却只能若躬耕陇亩时的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一样,于此登楼吟诗,而垂暮多病,志向莫伸,岂能不令人悲慨!这正是首句“花近高楼伤客心”的主要原因。

全诗即景抒怀,状山川雄丽且联系着古今世事之变,蒿目时艰又能把自然景物渗透其中,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是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很好体现。

4.唐诗《登楼感旧》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

⑴感旧:感怀往事。 ⑵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 ⑶依稀:仿佛。

【译文】(直译)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译文】(意译)

凄凉的夜晚,我独自登上了江边的小楼;夜深人静,高旷的楼台上,显得格外清静。深远的思绪随着习习的凉风,悠悠的飘向远方。放眼望去。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如同流水一般清亮;微波荡漾在水面又映照出天空的倒影,江水也仿

5.关于古诗《登游乐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登游乐原》 评论家说,好的诗都是诗人用血和泪写成的。

李商隐的诗歌正是属于这一种。从《锦瑟》到《安定城楼》再到《登游乐原》,李商隐的诗都流露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意境。

在这一类最能表现诗人华丽,凄美,悲凉的诗文风格的诗歌里,诗人以其独有的才华和灵感对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私语无人诉的不幸人生,妙笔生花成了一曲曲哀宛动人的悲歌,其中每个跳动的音符都是一首的优美的诗篇。 音符在开始就埋下了悲凉的伏笔。

诗人生当晚唐,目睹乱世,深忧国家之内忧外患,曾想展一己之才,框世济民。可惜一生命运坎坷,终不能如愿。

此景此情,正如诗人在诗歌《锦瑟》中所写的一样:锦瑟无端五十铉,一铉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思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诗人目睹锦瑟而起兴,转而思忆年华;突然之间发觉年华已逝,梦想成空,一生之匆匆宛如庄生梦蝶,望帝化鹃,于是悲从心生。又借沧海遗珠,蓝田遗玉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因此触景伤怀,惆怅不已。

随着旋律,音乐渐渐开始走向高潮。这个时候,也是诗人情感最深的时候。

当诗歌倾注了情感的时候,就好象山有了水,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性。李商隐的诗因为倾注他不幸的爱情,越发显得情致缠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应无路,青鸟殷勤为探难。”

优美的词文,缠绵的爱情,写得是如此的感人肺腑。 再美好的音乐也有结束的一刻,但是它曾经带给我们那种美丽的感受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的。

我相信,诗人生命的结晶,一定会与时间长在。

6.古诗登游乐原和古诗金缕衣的鉴赏是什么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

《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

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这一感叹,使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获得象征意义,至于象征什么,历来众说纷纪,或说是身世之感,或说是时事之叹,或说二者兼而有之。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管世铭说得更简捷痛快:“消息甚大,为五言绝句中所未有。”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此题作者《全唐诗》为无名氏。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 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