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4岁的唐诗

1.23岁诗词如何表达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二十岁左右应该包括二十三岁。

而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附: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100岁乐期颐。

2.请告知苏轼二十五岁前的诗词,谢谢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写作背景:苏轼兄弟继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同科进士及第之后,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24岁,又同举制策入等。苏轼被任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判,苏辙(子由)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在这以前,他们兄弟一直生活在一起。苏轼赴凤翔任,是他们第一次远别,苏辙送兄赴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离京城一百四十里的郑州西门外,苏轼写了这一抒发离愁别恨的名篇。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创作背景:作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即苏轼24岁之时,当时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3.寻找爱好古诗词的朋友甚爱古诗词,欲寻诗友,男女不限.本人24岁,

不错不错我也来几首丢丢人 无 题 洗月依纱春懵懂 醉柳含羞影玲珑 不是惊鸟谁舒翼 万籁无语听蛙鸣 心思辗转诗情惰 神气恍惚倦意生 只怕伊人常入梦 强打精神盼天明 沁园春/海夜 杯浅浪高 长歌相伴 海月相邀 叹万木森森 百草芊漱 西风裂地 水调残箫 雾打残船 霜封贝藻 孤灯渔火相应摇 当此夜 须观风听月 醉酒邻涛 常忆松江渔樵 偶梦家书残句寥寥 感渭城酥雨 西风古道 同是天涯 谁言寸草 铁关凭栏 乡烟不见 唯见沧海没黑宵 今醉矣 叹万古清愁 谁与同消 再来段拜年话 鱼龙舞春宵 长风送羽毛 千里同君醉 何日再相邀? 还有首诗叫我自己给忘了不过有两句记得,成残句了一直想不出来 流水不问青春意 月笑星暖自清寒 感兴趣接两句吧呵呵 很多年不写了看到你的问题忽然感兴趣起来,把中小学写的诗集也拿出来怀念,发现也有几首感觉虽没深度但有温度 现在读来挺亲切,以下的就是了 青门引/乘车路遇 青蝶舞麦浪 连天似海苍苍 八月十里菜花香 又闹百里 大豆夸高粱 迎车疾风充耳凉 但听铁牛响 叠彩神州丰收 只看农民遍野忙 江城子/归家 白风卷地撕断柳 初冬夜 冷时候 路裹银衾 尤为不暖愁 寒流冻死摩天楼 白狼吼 呜悠悠 万家灯火戏星斗 天如幕 月如钩 踏破琼毡 足印没雪丘 学子归来路难走 寒彻骨 涕泗流 咏阳 一瓢黄鹤波光起 两手夸父托彩衣 后裔神羽射九日 独留此热暖雄鸡 狐假虎威 豺狐狡猾 虎毒不怕 骑虎不下 反倒自夸 “禽兽惊恐 英勇无加” 猛虎听罢 骨软筋麻 下班 路灯光微微 行人离又归 生活节奏快 妈妈走如飞 呵呵真怀念从前的美好时光啊。

4.四年级上册古诗25首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

语文园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晔《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的《进学解》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

5.征诗

而这 生生 如年又一春冬秋夏曲终人散

碎在 日日 夜夜里无眠的秋天

随风 快快 消淡也终无从重现

便欢 乐乐 过的似水流年

在此日风情云淡的天上人间

看蓝白也都是祝愿

弹一曲离歌在菲薄青春为谁明朗的笑颜

书一篇长诗当年华过往许下纯真梦愿

也忘了今年明年

也朝夕不辨

却又还是飞扬跋扈的无忧少年

在此刻祝福的烟花前踮脚期盼

这无忌的笑颜 是最快乐的留恋

而飘了风淡了云的秋天未眠

而廿四到来的时刻我为你祝愿

为原创。前四行的三四个字可以组成生日快乐。

6.你认为最经典的唐诗宋词各一首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