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唐诗三百首赏析原文地址:唐诗三百首 不能说思无邪作者:孔祥旭 孔子说:“诗(指《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直对孔子说的“邪”,不大明白。直到一天晚上翻阅《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豁然开朗。 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兴奋劲儿,愣愣地看着书架,一夜无眠。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表述。 近来看余秋雨《寻觅中华》一书,算是有了一合适的表述(我看余秋雨的书,完全是为了了解中国大陆的文化市场,看看一斤玉米面到底可以出几斤发糕)。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 这种气象,在唐之后再也没有完整出现,因此又是绝后的。” 这话我不同意。 但要是把“唐代”或者“唐”换成“先秦”,把“诗坛”换成“《诗经》”,我觉得非常合适。 唐代,即使是古代盛世,也是一集权专制社会。 唐代诗坛以官僚,特别是落魄的大小官僚为主。集权专制社会的官僚中,有“君子坦荡荡”,也有“小人常戚戚”,但更多的人是兼有“君子”“小人”等多重人格。 并且,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他们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一会儿君子,一会儿小人,甚至一会儿还可能是仙人圣人。这在先秦,是很难见到的。 唐诗的好,人人知道,我就不说了。关于唐诗的“邪”,让我们用例子说吧。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是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是韶州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宫廷斗争受挫被贬后所作。 如果取胜,他的诗肯定不会反映这样的心情。但受挫了,就说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就不厚道了,甚至有些虚伪。混迹于古代集权社会的官场,哪有“草木”不“求美人折”的?谁不争宠于皇帝?否则,学陶渊明不就得了。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整天对体制牢骚满腹的人,只要一入体制,干起当初他们深恶痛绝的事来不亚于原来体制内的人,甚或有过之。禽兽就禽兽,衣冠禽兽就没意思了。 这确实是一值得考虑的问题。 要是在先秦,人是不会这样矫情的。 比如孔子,他直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给人当车夫赶车,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干我爱好的事) 即使是“混官儿”,孔子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官欲”。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 ) ——率真而幽默!没有那么多遮遮掩掩,故作清高。喜欢当官就是喜欢当官,喜欢发财就喜欢发财。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斗败了,就承认自己在混官儿或者叫争宠方面技不如人。 宦海无常、伴君如伴虎的常识,谁都明白。如果不适合当官,就干点别的! 如果还想混官儿,就要有思想准备,可能屡战屡败,别怨天尤人。 还是孔子,在“郑”这个地方,跟弟子失散,学生子贡到处找他。逢人就打听他的下落,有人就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意思是,东门那里有个人,脸长得有些像尧,颈脖子跟皋陶一样,肩膀则跟子产差不多,从腰以下比禹短三寸,跟没家的野狗一样颓丧。子贡见孔子后,实话实说,孔子听了大笑:外貌嘛,倒不一定准,至于丧家之狗,说得还真像我(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真是率真而幽默,真大丈夫也! 与张九龄相比,白居易诚实些。在贬为江州司马后,见到一人老珠黄的女艺人悲哀地弹琵琶,非常动情地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失去了皇帝的宠幸,感觉像落魄的老戏子。 这是中国官场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代,官场像一后宫,只有一个人是男人,其他人不是嫔妃宫女就是太监,大家伙儿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争宠于一个男人,围着一个男人各个心怀鬼胎唯唯诺诺地混饭吃,甚至一有机会还常常偷东西。当然,也有像王昭君那样大彻大悟的女子。 这惟一的“男人”,肯定体会到了孔子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唯独女子与小人难养啊,与他们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你。) 这种体制下生活的人,在面对自然,面对友谊,面对爱情乡情等人之常情时,都可能流露出异乎寻常的真挚情感,写出意境绝妙的文字,但一遇到仕途,总是像孔子说的“女子”“小人”。 比如说李白。 因写诗为玄宗皇帝赏识,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但自我感觉太好,不。 2.《唐诗三百首》的白话诗翻译<;唐诗三百首>;是一大本书来的如何全本白话翻译? 同名不同作家的又多不胜数。个人较留意的是清代的版本。 由"蘅塘退士"所选的。1981年香港上海印书馆出版。叫:<;唐诗三百首欣赏> 内有附一,由朱自清所记的<;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的文章。(因他是名人,该会易在网上找到原文吧!不代查了)同时鲁迅先生也推一本叫<;唐才子诗>;的书作导读给他儿子,也可留意了。 白话翻译诗,是十分困难的,因古诗尚单字意解。译者功力多少及主客观会生十分巨大的分野。 先不理不同国文的字音意数上的不同了(英是长字,中是单方字。)因此。只是查"单"字也可以出现有不同字数的"字典"了!在古文翻译中只是五言翻译也可成了句译了,如何谈得上五字内的诗意? 以一例:找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头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字) 1)译意是:好朋友你也见过黄河的流水是从天上下来的吧!(20字) 2)从限字译则成:朋友看!黄河水,雨下流河。(10字,不计",。"的) 3)诗意近译则成:好友你知吧?黄河的水来自天上啊!(加了"亲和力"的,少了李白的"狂") 4)简译又成:你来见见黄河水来自天!(10字的白话诗翻译,也是译者功力不足比上李白吧!) 可是你须留心,不是单句。还有下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白话化得还要接下去呢。 A)坦白说,你还是欣赏原句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奔流到海不复回(7)。"(李白) B)我把它译成白话同字数则成:"带眼的人看<;黄河>;水来自天,(10)滚向大海不回头(7)。"(后译) 你会满意吗?虽也留心了李白的"狂意"。也近近代的白话诗。 最终,请你还是欣赏李白的A吧! 君不见黄河(古唐)之水(诗)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叫后人如何译"??? 明乎。只是短短17字便要回你那麽多,何况其他人物众多,背景性格各异,诗意深浅不同。 以个人功力看那17字的意理,该表逹李白"率性自然的个性,以大河喝酒说志"呢!(其主旨则是四字说完,他在"借酒烧愁"中) 你会不会是在"缘木求鱼"中呢??? 3.关于唐诗三百首作者的问题蘅塘退士,本名孙洙(171l一1778),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遂"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此书。初时只是想为学童提供一"家塾课本",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故得以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唐诗三百首》着重选大家名家的佳作,这一特点使其广泛流行。但也不完全是因人选诗,也能适当选入了一些普通作者的传世之作。对所选诗歌,注意兼顾各种体裁。唐诗几种主要的体裁,都可见于书中。对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也能有所兼顾。缺憾之处是,作者深受"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对这些直率地表现民生疾苦、讥讽封建统治者的诗并不欣赏。学者姚莹称她的补注"考核援引,俱能精当",又说"自古注书,得之闺阁者恒鲜",颇致推崇。 4.唐诗三百案《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5.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的教案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056 李白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057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随便介绍几首唐诗三百首里的诗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复愁十二首 人烟生处僻 虎迹归新蹄 野鹘翻窥草 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 昏鸦接翅稀 月生初学扇 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 家须农事归 年深荒草径 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簇 皂尾掣旗竿 一自风尘起 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 干戈不肯休 闾阎听小子 谈笑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 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箭好 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 先宜驾鼓车 无劳问河北 诸将角荣华 任转江淮粟 休添苑囿兵 由来貔虎士 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 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 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 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 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 吟多意有余 莫看江总老 犹被赏时鱼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四镇富精锐, 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 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 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 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众, 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 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 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 城池未觉喧。 留花门 北门(一作花门)天骄子, 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 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 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 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 出入暗金阙。 中原有驱除, 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 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 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 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惧, 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 泉香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 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 杂种抵京室。 花门既须留, 原野转萧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