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春季物候有关的诗句

1.关于春天物候变化的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①。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襟。

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①]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②]淑气:春天和暖的气候。

[③]古调:有古诗格调的作品,指陆丞的原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2.关于物候的诗句

诗人与物候 诗歌中最早反映物倏见于《诗经》。

如《豳风o七月》: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物倏现象,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春天花香乌语,草木滋生,雷惊蛰伏,应时而出。一到冬天,草木凋落,昆虫蛰伏。

任何生物都不例外地要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光照以及食物,土壤、水分等条件。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诗云: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候至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

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着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从鸭子戏水,感知春江水暧,也揭示了,凡花木向阳而茂,背阳而衰,凡鸟禽暖而出,寒而伏,物候与气候,其相关切。 明末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诗人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萃天地之清气,知花香鸟浯之性情。

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南宋大诗人陆游很多诗词反映他留心花香鸟语,细致观察物倏变化的诗句。

他在《初冬》诗说: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枕上作》: 卧听百舌语帘栊,已是新春不是冬。

《夜归》: 今年寒到江乡早,末及中秋见雁非, 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这些诗句,大都是诗人晚年在浙江绍兴家乡时作的,反映他年老不论是在新春或初冬,还是三更风雨都夙兴夜寐,无时不刻不在观察物候的情景。

他不但留心观察物候,而且还用鸟类预告农时。陆游在《鸟啼》诗云: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闻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土簇; 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

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 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 陆游在《禽声》又云: 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犁。

那清脆的布谷声声,似乎在催促人们赶快春耕,免误农时。 杜甫晚年进入四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有研究,他在诗中说: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余,乔木上青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上》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周易乾》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诗经大雅召旻》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诗经邶风北风》 风马牛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战国楚宋玉《风赋》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唐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唐韦应物《咏玉》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宋晏几道《南乡子》 彩云易散,皓月难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冰厚三尺,不是一日之寒。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

3.物候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屏迹三首》之一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贾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袁枚《题桃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4.关于物候的诗句春夏秋冬

一、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杜甫《绝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____志南《绝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二、夏天: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____高骈《山亭夏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____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____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____陈文述《夏日杂诗》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____蔡确《夏日登车盖亭》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____高骈《山亭夏日》三、秋天: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王勃《滕王阁序》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四、冬天: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____崔道融《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____王安石《梅花 / 梅》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柳宗元《江雪》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5.关于物候的诗词,十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 (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词浣溪沙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蝶恋花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有关物候的词语、诗句~~~~

古诗词中看物候

打开我国的古诗词,扑面而来的是萋萋芳草,艳丽花朵,婆娑树姿,点点鸟影,翩翩蛱蝶,啾啾虫鸣。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题材,创造了丰富意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了人的品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料峭,但草芽可见。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还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蒙蒙,春雨细细,滋润万物,小草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仲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莺闹,满眼都是明丽与生机。春意阑珊,“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宋曹豳《暮春》)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出生命之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果实开始成熟,“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白《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催促菊花绽放,元稹在《菊花》中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黄巢也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气温下降,花木凋零,寒冬里只有耐寒植物才能保持英雄本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冰霜惨凄之时,“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新陈代谢,大自然就这样周而复始,依律而行。当然,这种规律在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通行。

植物诉说着大自然的语言,动物们也依时而动,毫不逊色。动物作为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登堂入室且占重要地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成员,首先感觉到气温的变化,解放歌喉,叽叽喳喳,啁啾之声此起彼伏,呼朋引伴,开始生命的新歌。

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燕子”、“黄鹂”作为物候,说明春天的到来。“新社”即春社。按古人习俗,一年中有两社:春社和秋社。“春社”日(立春过后第5天)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这时,燕子翩然归来,黄鹂清音啼啭,大地芳草萋萋,池畔苔藓翠绿,少女野外斗草(一种游戏),一派勃勃生机。“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宋 曹豳《暮春》) 暮春时节,林间,莺儿停歇了歌唱,池塘处却传来响亮的蛙声。原只是一声、两声,渐渐地,“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龠《孟夏》)。莺儿、蛙儿、蝉儿,你方唱罢我登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立秋了,动物们敏锐感觉到立秋之凉与往日不同:“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宋 刘翰《立秋》)。接着“初闻征雁已无蝉”(唐 李商隐《霜月》),到了风雪载途的寒冬,就是“梅雪争春未肯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大自然,时时刺激着诗人的神经,撩拨着诗人的心弦,净化着诗人的灵魂。诗人们情不自禁地提笔状写物候现象,而且,他们常常由物候而自然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绝不仅仅是物候现象,还是一种象征,一种启迪,一种审美体验。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气,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宋 苏轼《赠刘景文》)的坚毅;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到“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唐 宋雍《春日》)的清醒;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 刘禹锡《秋风引》) 的凄凉,到“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从“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国仇家恨,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沉郁……何尝不是物物关情?绝对可以说,物候成了诗人抒情写怀的媒介,大自然孕育了心有千千结的诗人,滋养了人类繁茂多彩的精神家园。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也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诗人心中蓬勃无尽的灵感。

参考资料:《中学生语文》刘菊春

7.关于物候的诗句,

池塘生春草,池柳变鸣禽。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清凉风。

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可惜庭中树,移根作汉臣。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吹落杨花春事了,小池新绿两添痕。

浴蚕时节寒犹在,村落人家半掩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来。 野人无历曰,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机;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厌草茂 。

8.语文诗词请帮忙找几条描写春夏秋冬物候的诗句(谢谢啦

一、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夏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m《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

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三、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沁园春 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9.关于物候的诗词,十首

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啼 (宋)欧阳修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词浣溪沙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玉楼春 (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蝶恋花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