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东"字的古诗词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译文: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朱熹《春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汉·曹操《观沧海》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古诗中带有东和阳的诗词东: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 刘禹锡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陶渊明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杜甫 6.“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千秋岁引》王安石 7.花开花落应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严蕊) 8.“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李商隐 10.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 李商隐 阳:斜阳草树,寻常巷漠,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夕阳西下,枯树、老藤、寒鸦。 3.诗词中的“东”有什么含义“东”字本身并无太多含义,仅为方位指示性名词 而在由诸多东字组成的词汇中,又有文化因素赋予了其它意义: 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中国地理历史) 付之东流、毕竟东流去(无力挽回的形势) 东山再起、日出东方、东道主(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感) 东宫太子(有了尊贵地位的象征,太子居东宫,皇后居正宫) 东床快婿(形容满意的女婿) 做东、东家(主人) 至于你问的为什么向东?那是因为历史观念的影响,中国由于对原始自然现象的崇拜,如日出东方,就形成了东为主的观念。就如“自古右为上左为下、君为贵臣为轻”等,都是遵循俗礼旧法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