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便读

1.求以我读唐诗为题作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儿园的老师教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记忆里,这是我读的第一首诗。可那时候,我对唐诗一无所知,只是模模糊糊地跟着老师一起读,却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它。妈妈说我一高兴就读:“鹅,鹅,鹅……”

上小学了,我又一次读到了这首既熟悉又陌生的《咏鹅》。这一次,在老师的指点下,我终于真正地读懂了诗,读透了诗。随着诗人的笔尖,我仿佛来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湖边,看到了雪白雪白的鹅群在碧波上欢快游荡、引吭高歌……

渐渐地,一本《唐诗三百首》成了我课余的好伙伴。每当翻开它,我就沉浸在读诗的乐趣中,思绪随诗散开。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我漫游了庐山美景;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我看到边塞将士豪迈的爱国情怀;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我体会到友情的纯洁可贵;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里我欣赏着四季美景;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我学会感恩……我在读诗中陶醉,也在读诗中成长。

虽然那个属于唐诗的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唐诗永远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芒照亮着每一代中华少年成长的道路。

2.唐诗中的社会生活与盛唐气象诗歌朗诵

唐诗里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我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唐朝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寒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无畏,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荡气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消弥。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颇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中。

一直很喜欢这个朗诵文本,曾经在市里朗诵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希望也喜欢。

3.唐诗与散文

湘鹤鸟楼“唐音频

天山路,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高的层次。

沿着中国机智的音频诗句,如果我们都是在晚上,登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的夕阳渐渐沉入黄河滚滚冲进海里。非常顿生美分咫尺的感情和愿望,万里趋势,庞大,气势恢宏。有人说,诗忌推理,但是,王之涣一句“欲穷千里目,一个更高的水平。”不要有一些新的想法,突然我们的境界的升华,无论是视觉的心思,但也混合努力积极意义,有知觉的,合理的。可见,“诗忌推理”诗是不生硬,枯燥,抽象推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的理念。面对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场景,而不是诗歌中推理,但在诗的原因。啊,一个人有一个天鹅,视野开阔,再加上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我们可以共创辉煌,将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将能收获比较成功的,我们可以实现不朽生命的价值!

4.唐诗宋词读后感

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又回深圳赚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5.唐诗里的中国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吹仙阕飘飘举,惊破霓裳羽衣舞

《兵车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

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折戟沉沙铁未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

千里共婵娟

月是故乡明

床前明月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消愁愁更愁

千金散尽还复来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时征战几人回

柳咏--《雨霖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涉及的诗很多啊,应该还没找全。我就能想到这些了……

6.爱读书,读好书 征文

人活一回不可不学习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受过教育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差别在哪里。

他回答说:“这就如同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之间的差别。”这种观点我虽不敢完全苟同,但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实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参加学习教育可以让我们学知识、懂礼貌、明事理,了解生命的真谛。

如果不学习,一个人就可能成为井底之蛙,就会落后于时代,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人生不可以不学习,不学习的人生必然是空洞的人生。

多读书才能多受益 从个人的成长经历看,多读书、读好书,不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身修养。可以说,我是像农民不需再交农业税一样,实实在在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对于我们青年士兵,还是要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逐渐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打好理论基础,坚定政治信念,走正人生之路。要多读理论方面的书籍,让理论在脑海里生根发芽,用理论的阳光照亮人生之路。

知识也是财富 有的人把占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还有的人把手中拥有权力的大小作为潜在的财富象征。但我认为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是比金钱和权利更为宝贵的财富。

虽然我们不断学习、拥有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但毫无疑问,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越丰富的人就越能够轻而易举获得物质财富。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才能永远都不落后,不被时代所抛弃。

多学可医愚 “多学可医愚”。对个体来说,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和修养境界,可以改善气质、改造思想、指导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丰功伟绩。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奇迹”。在当今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认真地去实践,不掌握一点本领,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可能会被淘汰。

“多学可医愚”,只有饱学博览,勤消化、多实践、敢创造,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社会的进步。作为士兵,就是要为连队这个集体的全面建设贡献光与热。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首先,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品行端正,就意味着他必须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积极进取、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恪守秩序、行为规范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理想的人。只有拥有爱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拥有爱心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只有拥有爱心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是永远不会感到生活的寂寞的。但是,如果你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影响干扰着他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如果你胸无大志地荒废着自己的学业和青春时,无价的爱心又怎能在你身上呈现出来呢? 其次,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然是一个刻苦求知的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使人怡情,使人博采,使人长才。”在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是深谙知识对于自身的成长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的。

我为这些同学的勤奋刻苦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也对那些患有“知识麻木症”的同学感到汗颜和不安。面对书本,他们两眼无光,面对课堂,他们两眼呆滞,面对考试,他们两眼无助,面对成绩,他们两眼浑浊。

也许,他们太过富足的家庭了吧! 第三,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教授作过这样一个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中,合作研究获奖的人数仅占41%,第二个25年里占65%,第三个25年里占79%。而时至今日,已极少有人孤军奋战,独享其誉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合作必然成为人类生活生存的最基本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学会合作,就必须把自己融入班级和学校的大集体当中去,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 同学们,伴着新学期第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每个人都掀开了人生历程中新的一页,也许有人会说:是啊,想想过去,失误太多,错过太多,那么,就让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来唤醒我们的希望吧“我曾经错过太阳,但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星星和月亮。”

各位同学: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抛在身后。 读书与成长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一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 智慧的结合体。”

以前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这菊花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伴我成长2 书是类指挥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我从呱呱降生开始便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的 未来是我们的 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作文选、科普书、历史书和许多名著。 可以说书在我的成长中是比不可少的。

为崛起的中国喝彩 因此,我分外喜欢读书。尤其爱在傍晚和清晨读书。

晨曦初露,斜椅桌边,任窗外黄叶如花,离 愁飘挂,我的新却固守着与书的约定。 读书活动之名人名言 或在傍晚,独坐窗前,听窗外西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 无奈抉择,“卧薪尝胆数十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

7.求关于唐诗的散文

唐诗里的中国(国庆散文)

作者:吴克己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我心中。

8.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

[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翻开历史的长卷,那厚重的气息中奔腾不息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而在这之中,最熠熠生辉的,便是唐诗了,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

对于浩如烟海的唐诗,我只是领悟到了一点皮毛,却已让我折服于唐诗优美的韵律,深邃的思想。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造就的一群伟大的诗人,也是这些诗人留给后人们最珍贵的财富。

我一直很喜欢吟诵唐诗,喜欢它富有生命感的韵律和句句诗中饱含的无限哲理。“山岳临窗近,天河入户地。”

一个“山月”,一个“天河”便勾画了一副静而清幽的夜景,而“入户低”更让银河的浩瀚美醉人心神,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再有“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短短几个字,便将一副幽静的林间兰若图跃然眼前,如诗中有画一般。“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现在咏月的作品也不少,但有几人能做出“摇情满江树”的佳句?这种情感的宣泄直入人心,更令人感叹,而我也不觉被这情绪所感染,目光停留在浩浩江面的一轮明月上了。 唐诗中,不仅有这些优雅迷人的景色和淡淡的感伤情怀,还有气势雄浑、情感豪放的诗篇。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恢弘的洞庭湖景观何尝不体现了诗人远大而广博的抱负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初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读唐诗,悟人生》。”

这又是怎样一种豪气干云,视死如归的情怀!又听得“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大丈夫男儿当自强,不为国家效忠怎能对得起“七尺男儿”的名声?“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的残酷在这黄沙遍天的背景中,让那一堆堆的白骨更令人心寒啊! 而我最喜欢的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在时间的洪流中过去的圣君豪杰已不复存在,以后又寻不到一位明主贤人。在浩瀚的天地之间,我却又显得如此渺小而卑微,这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虽然我并不为圣明君王、江山社稷而忧虑,但对于这份自己的渺小之感却感同身受。

当我们还自高自大、飞扬跋扈,沉浸在飘渺的荣耀之中,甚至以为睥睨天下时,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悠悠天地间的一粒微尘啊!而我们所追寻的过去未来更是虚幻如梦,遥不可及。这是怎样一种雄浑的境界,又有多少人明白了这其中对宇宙、对人生的感悟?唯有敬仰,思悟。

我想,我仍然不过是烟波浩渺的唐诗面前一个稚嫩的孩童,可我会不懈努力的追寻下去。或许,我穷尽一生也无法完全领悟唐诗的境界,可我相信,有了唐诗,我的人生会积淀的更丰厚而深邃,同时也希望那些还迷茫在纸醉金迷、麻木冷漠的人生路途中的人们,让唐诗真正的驻入你们的生命,读唐诗,思唐诗,感悟人生。

9.琅琅上口还是朗朗上口

琅琅上口和朗朗上口都是正确的。

朗朗上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出自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译文:从小喜欢认字,把唐诗传授给他,便能读起来琅琅上口。

扩展资料:

琅琅上口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用法】 作宾语、定语、补语;指读书声

【示例】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调,就会有节奏感、旋律美,如果再安排好韵脚,就会更加和谐悦耳、琅琅上口,而且使前后语句浑然一体,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朗朗上口

【同义词】琅琅上口。

【近义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反义词】诘屈聱牙。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琅琅上口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郎朗上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