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施”字的古诗有哪些1、《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译文: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那繁茂的叶子一片青青。山谷间飞起美丽的黄莺,它轻轻地降落在灌木林丛,婉转的鸣叫声这般动听。 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成熟的叶子繁茂葱葱。 把它割回来煮在锅中,细布和粗布随意织成,穿着它真是其乐无穷。 我虚心请教我的老师,老师教给我为妇的技艺。教给我用灰水清除内衣的油腻,教我用清水洗濯弄脏的外衣。 该洗不洗的能打点清楚,洗完回家探望父母。 2、《兔罝》 先秦:佚名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译文: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3、《硕人》 先秦:佚名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 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 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4、《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5、《观游鱼》 唐代: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译文: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2.施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根据读音的不同,“施”字在古文字的意思如下: 一、读音:shī 1、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推行。 2、用作动词,意思是:给予。 3、用作动词,意思是:加。 4、用作动词,意思是:设置、安置。 5、用作名词,意思是:恩惠、德泽。 6、姓。如汉代有施雠。 二、读音:yì 1、用作动词,意思是:及、延及。 2、用作动词,意思是:移动、变化。 三、读音:yí 1、用作副词,意思是: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着走路。 2、用作副词,意思是:舒缓前进的样子。 扩展资料 “施”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施,旗皃。从㫃,也声。齐栾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栾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词语解释: 1、施工 [ shī gōng ] 释义:实施工程。指按照设计建造房屋、桥梁,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 2、布施 [ bù shī ] 释义: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也指僧尼给人讲解佛经。 3、施舍 [ shī shě ] 释义: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 4、措施 [ cuò shī ] 释义: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 5、施事 [ shī shì ] 释义: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爷爷笑了”里的“爷爷”,“水结成冰”里的“水”。表示施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主语,如“鱼叫猫吃了”里的施事是“猫”,但主语是“鱼”。 3.姓施,用古文取男孩女孩名字1、古人的名与字不同。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到了20岁(结发加冠)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2、古人取字有讲究。 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周代一般男子“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以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父fu2、甫”以示行性别;或以排行为字。如仲尼父,仲,排行老二;父,男子;尼是字。 3、春秋时起名不忌讳好听与否、吉利与否。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子渊,子路。战国时注意名字的美丑。 4、秦代以后避讳制度日趋严格。有些含有霸王意义的字眼、帝王的名字等禁用。 5、周秦汉多于双名。唐宋后复名多起来。 6、两晋时,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盛行“之”。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 7、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佛名也盛行起来。 8、唐代追求雅,文、德、儒、雅等字名流行。 9、宋以后,尤其是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 总之,古人取名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 1、名与字往往是同义词。屈原,名平,字原。 2、有的是相反的关系。曾点,字皙。(白与黑对应)。 3、有的是表现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孔丘,字仲尼。丘、尼,山也。 4、有的是训诂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颜回,字子渊。渊,回水。 名与字的称呼讲究: 1、汉代之前,一般先称字,后称名,字尊而名卑。自称姓名,尊对卑称名,对尊辈或平辈称字。屈原(字)。 2、汉代以后,先称名字后称字。岳飞(名)岳鹏举(字)。 希望这个可以帮到你~ 4.励志经典古诗词大全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古代诗词佳句(立志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