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唐诗宋词的考试题 急第一题选D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二题选C 雪莱三十岁。 1882年6 月20 日赴莱亨迎接自英来意的利·亨特。7 月8 日在回家途中,斯贝齐亚海上突然起风暴,雪莱等数人复舟淹死, 第三题选D 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第四题选C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第五题选A 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第六题选B 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大雪天出游解闷。后来,章孝标经淮东节度使李绅劝后,十年磨砺,果然及第。他欣然命笔作诗:“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他把这首洋洋得意的诗寄给了李绅。李绅从诗中看到了章孝标小取即满、傲气十足的肚量和气派,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 第七题C 出自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第八题A 出自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第九题D 李益归家觐亲,其母已为他订下甲族卢氏之女,李益惮与母亲严威,知必负小玉之盟,遂与小玉断绝书信及往来,并自秘行踪,断绝小玉想望。 第十题选A 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2.语文暑假作业,唐诗宋词唐诗部分1。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赏析: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 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 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 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 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 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 “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 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 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 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 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 “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 3.有一首古诗 是一个进京赶考的学子未考上 回家途中在船上看着船外的卷首语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初春雨夜所作 说起写雨的诗词,我最爱李商隐的那一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蜀地夜雨,我并不曾得见,但深爱这样的意境,这样的男子。无数次想象他滞留巴蜀时居住的屋子,一定是有一扇漆红的雕花百叶窗,那夜大雨,身着青衫临窗而立,屋子里的书桌上早已摆好纸笔,他望着窗外涨满水的池塘,听着滴答滴答不断的雨声,写下了这一首诗,寄给远方的妻子。 然而我也喜欢《诗经 郑风 风雨》,曾有那样的心境,穿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险阻,终于见到要见的人。途中遇到一场大雨,毫无防备的我湿了鞋袜和大半衣衫,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重重人海里,嚎啕大哭。 最终抵达目的地,望着前来接站的依旧笑得温和谦逊的那一个人,想起这一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也是这一个人,在很是窘迫的时候,送了我一只素银的镯子,镯子上雕刻着花枝暗纹,并赋有“喜鹊登梅”四字,银饰素雅,梅花高洁,我极为珍爱,一刻也不舍得丢下。 时常会在闲暇时把玩,时常望着镯子上的花枝暗纹,想起一千多年前那个爱梅成痴的朝代,想起那些与梅花相关联的诗词。 宋元之前我只爱崔道融“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句。 宋元之后唯有毛先生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深得我心。 说到底,梅花的神韵,唯有积弱的宋朝与短暂而纷乱的元朝才能懂得。 生在太平盛世,我自是无法尽言梅之风骨,汉语虽是博大精深,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我信的是,懂得人不用说太多,不懂得说再多也无用。 我爱梅,不止与这一个人,这一只镯子相关,更爱梅的本身。 记忆里很深刻的一幕,是多年前的除夕,雪花大如席。 我跟着母亲外出,路过一户人家,他家的院角正种着几株红梅,透过矮矮的院墙,正看见雅致的梅花与皑皑白雪相映成趣,正是王安石所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那一幕让我很是惊艳,我当时是想,若我生得李夫人那般貌美、有得清照那般才情,便好走进那院子近看一眼,于梅树底下沉吟二三诗词,抚筝而歌。 可惜,世事多憾。 恰逢今日夜深,窗外下着晚唐巴蜀那夜般的瓢泼大雨,听着响彻周围的滴答声,我想起李义山的诗、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来。 想起那一个人、那一只镯子、那一枝暗刻梅纹。 想起积弱短暂纷繁多变的宋元时代。 想起那一年除夕院角几株红梅,与皑皑白雪相映成趣。 想起了太多太多我不能忘记的人与事,最终想起那一句。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4.适用于为高考学子加油的诗词古句都有哪些找到一册当代名家写的《不励志,难成器:令无数考生热血沸腾并奋力一搏的100首中高考励志诗词》,其中之一如下供参考:淬文/李者也璧玉须当光泽琗,人生必应才华粹。 却是大器多磨难,坎坷砥砺憔且悴。利刃必先烈火锻,继之冰水透骨淬。 千锤百炼磨砺后,方可寒光剑端萃。【注】璧玉的光泽,人生的才华,都令人神往。 但是,要想成为这样的大器,必须先经过磨难和砥砺。在此过程中,就免不了劳累、憔悴。 然而,这些痛苦都是必需的、必经的、必要的,因为,“千锤百炼磨砺后,方可寒光剑端萃”。锲文/李者也我既生于世之界,壮岁当成事之业。 骏马志在万里途,驰骋不因远而怯。精诚所至金石开,不为暂挫气而泄。 吾欲锲之不相舍,未可轻言退而却。【注】困难,是任何事业都将面临的课题之一。 世界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事情,不存在一鞭直达的成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终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