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交行唐诗

1.寻关于交通的古诗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8、《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9、《早发白帝城》 白居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渔家傲》 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5、《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分析:

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很落后。可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种是马,一种是船。这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打不发达就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2.【求关于地形·气候·河湖·景观·工业·农业·交通方面的古诗(每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帮忙找一下含有古代交通名字的古诗,谢啦

古代交通不外乎舟车鞍马,简单举几个: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有没有谁知道与交通有关的唐诗宋词啊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词作鉴赏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

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

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

“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

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

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

“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效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词作鉴赏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怒民冲冠”略早,写于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朝廷对湖南、湖北的统治安全岳飞接连上书奏请收复襄阳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正在这大好时机,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

据《宋史。地理志。

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围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壶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异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

“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所接二句直写作者心中宿愿——领军率队,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采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

“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

5.从唐诗看古代交通及送别习俗

1.《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 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 塞。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那座 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 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新唐书 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 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 一站一站送达。

3.《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 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 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 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 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 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与李白, 王维等交往颇深。753 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 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5.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诗经 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有关送别的古诗标题

①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②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名氏《送别》

⑦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⑨唐 高适《别董大》

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6.古诗贫交行意思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一、注释:

①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贫交,古歌所谓:“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②覆:颠倒。

③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甚好。管仲贫困,也欺负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他们始终相处甚好,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④弃:抛弃。

二、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之趋合,一会儿像雨之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三、背景:

此诗作于唐天宝中期,诗人杜甫困守长安,为谋一官半职,到处求人,常遭冷遇。参加科举考试失利,通过献诗献赋给皇帝,也未谋到官职,生活更加困顿不堪,常常饥寒交迫,生于官宦之家的杜甫,家学渊源,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有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自觉任重道远,仕途功名是他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而现实生活却是如此残酷,国运衰微,家道中落,将诗人打入社会底层,此时的杜甫更深刻体味了人情冷暖,对寻常百姓的悲与苦,也因此而成就了他作品的“诗史”之称。

四、赏析:

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便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所以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自古以来,贫贱之交最可贵,“穷时节乃现,患难见真心”,只有经历这样考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可是世人却鄙视失意之人,落井下石。得意时,门庭若市;失意时,门可罗雀。“翻云”又“覆雨”给人一种势利之交的感觉,云聚雨散,皆以名利为中心,有利时,趋之若鹜;无利时,避之唯恐不及。“翻手为云覆手雨”,凝练的七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以此统摄全篇,顿使全诗纲领在手。时人却在奢谈什么交友之道,这令诗人更加愤慨,“纷纷轻薄何须数”一句中“何须数”三字道出了诗人对世人世风轻蔑之极,愤慨之极,憎恶之极。

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不免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曾欺鲍叔牙,而鲍终善遇之。后来鲍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荐举之。管仲遂佐齐桓成霸业,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岂不感人肺腑。“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之“轻薄”益显。“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多么彻底呵。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以概之,未免过情。但惟其过情,才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引王嗣奭语)。其所以能做到“语短恨长”,是由于它发唱惊挺,造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五、话外音:

虽然世风浇薄如此,但人们还纷纷恬然侈谈交道,“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说穿了,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次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谓之“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数字,强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对假、恶、丑的东西极度憎恶的态度。

7.从唐诗看古代交通及送别习俗

1.《蜀道难》: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

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 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 塞。

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山顶上那座 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 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新唐书 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 变,已至京师。”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

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 一站一站送达。 3.《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 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 城送别。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 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 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 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

与李白, 王维等交往颇深。753 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

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 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5.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渊明《饮酒》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诗经 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有关送别的古诗标题 ①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②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名氏《送别》 ⑦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⑨唐 高适《别董大》 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8.关干交通安全日的古诗

一;

遵守交规,储蓄安全,心无交规,路有坎坷

狭路相逢,让字当头,礼让礼让,人车无恙

违章超速,危机四伏,违章超载,得不偿失

酒后驾车,拿命赌博,一次车祸,一生痛苦

处罚违章,毫不留情,遵守交规,关爱生命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生命一次,平安一生

二;

过马路,左右瞧, 大家要走人行横道。

公路若无斑马线,执行通道误打闹。

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通行安全好。

三;

靠右行、靠边走,交通法则要遵守。

自行车道,汽车道,各行其道秩序好,平平安安最重要。

四;

纠正违章先敬礼,指挥车辆伸手臂,刮风下雨他不怕,交警叔叔最潇洒。

五;

过马路,左右看,汽车来时靠边站, 行人要走人行道,司机叔叔车开慢。

六;

红停绿行不乱闯,做个守法好孩子。 交通事故像老虎,横过马路看左右。

不能路上玩游戏,文明行路返回家。 人行行道我来走,平安成长是大事。

街道马路众人行,大家应该讲文明。 男女老少来遵守,大家做到“四不准”; 自己车给自己乘,上街车上别带人。 三叉路口车辆多,千万不可闯红灯!

骑车不能双放手,紧随车后易出事。 机动车来必让道,强行抢先险万分!

雨天骑车披雨衣,撑伞重心难把稳。 道路人来车往多,请您车子莫乱停。 两车同行莫搭肩,安全行路最重要。

安全让天蓝水清,让你每天都快乐地生息。

安全让天蓝水清,让你每天都快乐地生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