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洞仙歌》 宋·李元膺赏析《洞仙歌》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嚬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本篇小序表明词首是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无遗后时之悔。然而,词有所本,唐杨巨源《城东早春》云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旧意新调,此词自有可喜之处。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隆冬过尽,梅发柳继,词人巧妙地把这季节的消息具体化在一个有池塘的宅院里 。当雪云刚刚散尽,才放晓晴,杨柳便绽了新芽。柳叶初生,形如媚眼,故云 :“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在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 。这两个字状物写情,活用拟人手法,意趣无穷 。与柳色“相映远”的,是梅花。“一点梅心” ,与前面柳眼的拟人对应,写出梅柳间的关系。 盖柳系新生,梅将告退,所以它不象柳色那样一味地喜悦,而约略有些哀愁,“约略颦轻笑浅”。而这一丝化在微笑中几乎看不见的哀愁,又给梅添了无限风韵,故云“更风流多处”在梅不在柳。 “一年春好处”句,即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 ,挽合上片 ,又开下意:“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小艳疏(淡)香”上承柳眼梅心而来,“浓芳”二字则下启“百紫千红”。 清明时候 ,繁花似锦,百紫千红,游众如云。“花正乱”的“乱”字,表其热闹过火,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它较之“烂熳”一词更为别致,而稍有贬意。 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风一半”。在这春意阑珊之际 ,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在篇终申明词旨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 ,醉红自暖。”这里不仅是劝人探春及早 ,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盖春寒料峭,虽不如春暖花开为人喜爱,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饮得上了脸,也就寒意尽去了。 望采纳 谢谢 2.如何鉴赏阮阅的“洞仙歌”这首词填词赠妓,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事,而且大都带有雅墟或滑稽的趣味。 此词谑则有之,雅则不足, 然亦能做到墟而不虐。 起首三句,先赞美赵佛奴像“赵家姊妹”一样美貌,不应生活在民间,应该是宫殿里皇帝的妃子。 赵 家姊妹系汉成帝时宫人,成阳侯赵临之女,其姊初学歌舞,体轻如燕,可舞于掌上,故号曰赵飞燕,成帝 立为后,居昭阳殿,专宠十余年,色衰,其妹合德代之,封昭仪。 这里用了十分贴切的典故。 因为赵家姊 妹姓赵,佛奴也姓赵;赵家姊妹善歌舞,佛奴为官妓,亦善歌舞:技艺、姓氏都相同。这一点非常符合古 典诗词中“用事合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词人又把昭阳殿与人间(即民间)作了对比,意思是赵佛奴 当官妓是委屈了她,凭她的美貌应当享受后妃的待遇。 这种亦抑亦扬的用法,目的仍在于扬。 下面是 以江北与江南对比。“见伊底”,犹今语“见她的”,这和下阕的“恁地”,都是宋时方言。 这几句是说, 只要见过她的人,都说她色艺双绝,独步江南。但词人认为找遍整个江北,也很少见到这样的美人。 以上共用了两个层次来赞扬赵佛奴的美丽,但并没有说出其美到何种程度,这就引出了下阕。 下阕具体描写赵佛奴的美貌及词人对她的爱恋。 此处先从女子本人写她的美,再写自己眼中 的她,借以烘托她的美。词人说赵佛奴不仅容颜长得娇,而且性情生得好。 她不懂得嗔人,即使发 脾气也依然面带笑容,其笑容就像一朵绽开的桃花。语言通俗简练,仅用粗略的几笔,便描绘出了 人物形象。 “向尊前”几句写他们在酒席筵前相见,从而点出了各自的身份。因为作者是词客,故佛 奴为之歌舞以侑觞。 可是赵佛奴过于美丽,以致词人顾不上饮酒,只是一直看着她。赵佛奴好比一 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词人。 “似恁地”,意犹似这般;“恁地”,如此、这样。 “能得几回细看”一 语,把词人不浪费一分一秒仔细观察的情态和盘托出,于是逗出结尾三个警句:“待不眨眼几觑着 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词人双眼睁圆,一直看着她,为的是不错过任何细节,好多看上几眼。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眨眼是不可能的。 但词人却要把不可能之事强作可能,可见其爱之切、情之深, 从而衬托出赵佛奴之美艳姿色。 唐宋词中常用痴语、无理语刻画人物性格,语言越是痴,越是无理, 越能突出钟情之深、爱恋之切。 这样的语言看起来很俗,实际上是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文字语 言,可谓拭尽铅华,尽露本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词有些像元曲,因此《宜春遗事》云:“此词为元曲开山。 ”词中语言俚俗泼剌,感情坦率直。 3.带于“字”的宋词《少年游·离多最是》,选自《小山词》。北宋晏几道词作。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阮郎归》,北宋秦观词作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秋叶香---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洞仙歌 ---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柳梅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云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舒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蚤占取韶光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点绛唇---北宋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朝中措----宋 朱敦儒 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那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江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靡相伴,如何过得黄昏? 4.如何鉴赏晁补之的“洞仙歌”这首词词人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在泗州(宋时属淮南东路)作此词,他此时任泗州知州,此为其 绝笔之作。 此词通篇描述赏月情景。开头即写词人仰望皓月东升的情景。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此二 句意境颇妙。“青烟”指将月光遮蔽的云影。 “幂”是覆盖之意。夜空像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轮明月 穿过云层,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与人间。 “飞”字写乍见月之升起,使人感 到月是突然何处飞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月色这样美,怎能把它辜负?词人不由得在庭中徘徊流 连,尽情赏玩,不管凉露沾衣。 中秋时分正是桂花飘香,月光把桂树的影子映照在台阶上,空气中清 香扑鼻;夜露已降,凉意漫人,寒蝉发出零乱的叫声。“桂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庭中的桂树之影,也 暗指月光,因为桂树会出现在传说中的月亮上。 “寒蜜”即寒蝉,是一种进入秋天才开始叫的蝉。只 有在寂静中才能感觉到蛰声的零乱,而夜越寂静就越能衬托出月亮的皎洁。 永夜、闲阶、桂影、凉 露、寒蜜,都是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这三句既是实景描写,也在暗写月色的美好和词人对它的珍 惜眷恋;而环境的静寂清冷,正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情。 望月而思乡、怀人、感怀,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接下来的两句,就是因为词人看见月 亮,而生出对人生的感慨。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两句意思是说, 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总是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引人遐思! “神京远”的“远”,更多的 是指政治含义。这就是上面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着几分凄清的原因。 词人已近花甲之年,前次去 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此词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仍以旷达 豪放为主调。 两句点出了词人的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场景则由写景转到望月抒怀,既连结 了上阕又富有变化。 上阕写室外赏月,下阕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场面虽变,却都没有离开赏月的主题,似断实连,与 下阕要求相符。 卷帘、开屏,都为了能使月光遍洒,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铺设,表现了对明月的极 端爱悦。“佳人”指席间的女性。 “淡脂粉”的“淡”字也与月光相符。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 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就像染上了美人的淡淡脂粉。 筵上的人频频举杯,饮酒赏 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收入杯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以 及浓厚的赏月兴致,都写到极致。 词人赋予无形之月光以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思致奇美。“流 霞”是神话中的一种仙酒。 此处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要倾 尽二者,也即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这个比喻极新颖别致,富有诗意。 末尾把笔宕开,场景又来到室外。 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词人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 衰减,而是愈加浓烈。 在词人看来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像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 下白玉般的人生,去领略那无边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其色白,因此秋 天又叫素秋。 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实乃奇思妙想。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 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 两句包举八荒,丽且壮,为词意增色不少。 5.关于清明的诗词有那些●木兰花 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 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 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 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洞仙歌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清平乐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南柯子·春景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凄凉怀抱向谁开? 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 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点绛唇·春愁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6.宋词三百首雪云散尽李元膺 : 洞仙歌·雪云散尽原文: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 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译文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 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 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注释①放:露出。②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③约略:大概,差不多。④疏香:借指梅花。 ⑤乱:热闹,红火。⑥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⑦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7.如何理解评析李元膺的《洞仙歌》这首词主旨在于提醒人们惜春探春,勿遗后时之悔,读来赏心悦目。 本并无新意,然而其中多用比兴手法,清新活泼,而又饶有风趣。 “雪云”二句点出季节、地点与环境氛围0“杨柳于人”一句以拟人手法写杨柳,把碧绿的柳叶比作少女含情的媚眼,色彩鲜明而又形象生动,写出了杨柳的多情。 “更风流”数句,特写梅花,写其风流多姿。梅不同于柳,不像柳那样满怀喜悦之情,而是略带哀愁;而正是这给梅花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无限风韵。 上阕以描写手法写景,选取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恰如一幅泼墨写意国画,意味深长。下阕则围绕赏春之事,说明探春需早的原因,通过议论手法抒写感受。 “一年春好处”三句化用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诗意,收结春景,承上启下。“小艳”与“浓芳”形成鲜明对比,“最娇软”点出初春景色的妙处,而又反启以下浓芳的劣处。 “到清明”三句写盛春景象,“乱”字写出了场面之盛,却又暗含盛极必衰之意。“已失春风一半”则令人猛醒,从反面衬出早春景色的美妙。 末数句告诫人们不要惧怕料峭的春寒,“春寒”反而更有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