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秦始皇修建长城的诗句】谴责秦始皇的无道和其修筑长城的劳民伤财穷兵黩武的.此类诗词数量最多,比如 唐 王无竞的《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唐 胡曾的《咏史诗·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陈陶的《续古二十九首》: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不止唐朝,宋朝也有类似的诗,如 宋 陆游的《古筑城曲》两首: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悼念那些筑长城的士兵,对其及其家人表示同情的.除了以上这类直接表达不满的以外,这类诗词数量也颇不少.如 唐 僧贯休的《杂曲歌辞·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以及唐汪遵的《杞梁墓》: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首诗里提到的“杞梁妻”即为后世孟姜女的原型. 唐 常建的《塞下曲》: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唐 王建的《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表达对修长城的不屑和对自己朝代的优越感的,以及更强调民心和德的重要性,如 唐 李益《登长城》: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唐 汪遵《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唐 杜牧的《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此外还有清朝乾隆的诗也颇有代表性:《望长城作》: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但拟天骄祛冒顿,那知民怨萃蒙恬.。 二、关于秦始皇的诗词有哪些途经秦始皇墓 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 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 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 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 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 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三、关于秦始皇的诗词1、途经秦始皇墓 唐代: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译文: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2、古风·秦王扫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译文: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 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3、诫子弟 明代:林翰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译文:为了一堵墙何必闹出这么大的纷争,让给他三尺又能怎么样。万里长城现在还在那,秦始皇却早已死去。 4、秦始皇 清代:陈瑚 失鹿中原大有因,独夫尽法已无民。男儿生便为刘项,莫想桃源去避秦。 译文:失去鹿中是大有原因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家庭就等于不是人了。男儿生下来就要像刘邦项羽一样,不要想着找一处地方躲避战乱。 5、秦始皇 清代:殷葆诚 六国云亡周社墟,古今坟典悉烧除。祖龙枉有愚民策,刘项当年不读书。 译文:六国已经亡了,如今只剩下荒芜的宫殿,从古到今的坟典也都失去了。秦始皇枉费了自己使百姓愚笨的政策,刘邦项羽当年也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四、关于兵马俑的诗句有哪些1.《兵马俑》李商隐 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抖落黄尘举世惊! 2.《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为冥王载歌舞? 今见重光犹待鼓,总听擂动,即行冲发,一样驱胡虏。 3.《观秦兵马俑杂感》 郦山驱役血殷鞭,霸业蒸腾虑九泉。 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 4.《绝句》 兵俑车马一行行,犹如待令赴沙场。 想是生前威不够,死后依然征战忙。 5.《绝句》 庞大恢弘世无双, 耗工费时难估量。 今人惊为天下奇,犹怨古人骂始皇。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五、秦始皇陵墓的介绍如上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 陵墓规模宏大,南倚骊山,北临渭水。陵墓为什么选在这里呢?古人们迷信风水宝地自不必说。 1994年中央电视台报道说:地址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骊山到华山正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 成语“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的附会之说,一时还搞不清楚。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赢名政,13岁即位,22岁亲理国事,由公元前230年起,10年内兼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 他在位时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他大修宫殿,焚书坑儒,残酷压迫老百姓。 为了死后安葬,秦始皇令丞相李斯征发70万人为他修建陵墓,大将章邯充任监工。最后终因楚霸王项羽入关和农民起义,秦王朝覆灭。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沿骊山,及并天下,以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贵,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长久之。 ”从中可以看出陵墓规模之大,工程之繁和陈设之豪华。秦始皇在位36年,修陵墓36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病故,葬礼隆重可想而知。 据推算,当时秦王国有2000万人口,70万人约占全国青壮年劳力的十分之一,劳民伤财,累死活埋劳工不计其数。其后,火焚人盗,地上建筑全毁。 《水经注·渭水》记载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中盗贼,销椁为铜”。 秦始皇陵到底埋有多少珍宝,至今还是个未知数。据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1994年答《人民日报》记者问时说:“的确,经过考古钻探和科学探测,发现秦陵封土下含贡量比普通土含贡量高60多倍,证明史书中关于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奇器珍怪徒藏满之’的记载不时没有根据的。 ” 当地人称秦陵为骊山园,在一片农田中,隆起的山丘就时秦始皇陵。陵园近8平方公里,由于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陵高从原来的115米降到现在的50米左右。 根据初步普查,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呈方形,周长为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 外城呈矩形,周长为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 内外墙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内外总计有400余座坑墓。据说,秦二世胡亥下令:所有修陵工匠和宫内未生子的宫女,悉数殉葬。 1994年考古发现,葬坑有身负重伤、颅骨刀刺的遗骨多件,有人分析这是秦二世宫廷政变王室的受害者。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秦佣三座坑的兵马俑,铜车马佣只是发掘面市地一部分。 秦始皇陵本身,至今没有考古发掘,据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解释说:“它不像隋唐以后的帝王陵墓,有墓门墓道(如唐乾陵墓等),找到墓门就可以开启进入地宫或墓室,而是先挖出规模宏大切很深的墓穴,然后用一层层黄土填夯起来,不仅没有墓道墓门,而且土层中可能还有文物,如要发掘,就要将山丘般的陵冢层层剥挖,不仅工程十分浩大,而且也会破坏秦始皇陵墓本身,这是十分可惜的,而且也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相悖。 ”有没有不损坏秦陵而直接进入地宫进行发掘探密地办法呢?他回答说:“恐怕很长一段时期是没有办法的,只有寄希望于今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子孙后代的聪明才智了。”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 六、秦始皇陵诗句1.《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宋 梅尧臣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2.《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秦始皇驰道》宋 韩维 秦王骋奇观,不惮阻且脩。 万里走辙迹,八荒开囿游。 劳歌久已息,遗筑今尚留。 千载威神尽,骊山空古丘。 3.《秦始皇》 宋 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4.《楼观》宋 苏轼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 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谁烧厨灶香。 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5.《途经秦始皇墓》 唐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