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看唐诗宋词》作文800字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 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作文:品味唐诗宋词800字数品味唐诗宋词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 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 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 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 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 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 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 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 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黄昏时分,当天际晕染开一片暧昧的嫣红,手捧一本唐诗抑或宋词,轻吸一口气,翻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书香,携着情结入梦——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骢踟躇杏花江南。远处,一阵书香飘来,香如茉莉却又淡如芷兰。 那书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飘来,从烽烟四起的战场飘来,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我们嗅着阵阵诗香,品读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人生……诗里,我们读出了盛唐的精神,盛唐诗人所独有的高昂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然的自信,像阳光下的花香四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的是不畏艰险孤愁的侠客般的豪迈,如大山里飞舞的雪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的是男儿救国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唐诗,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诗人的抱负与志向。诗里,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取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傲的李白在朝要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面对日益腐朽奢侈的统治阶级,他愤然离去,在山水中放纵自己以求解脱。 而诗佛王维,则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禅理,诗里一片清新宁静与恬淡自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景图。诗里,我们读出了中唐凄苦的百姓生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一片狼籍。 杜甫用沾满血泪的笔触为人们写下了历史承载不了的沉重与真实。我们仿佛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看到了无奈而又痛苦的身影;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读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怒与不满。 唐诗不仅记载了盛唐的激昂乐观,灿烂辉煌,也记载了战争不断的民不聊生,悲惨凄凉。诗里,我们读出了多少游子乡思,离妇闺愁。 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亲情便如绵延不断的山峦在心灵深处延伸着,倚窗眺望,其间有多少思念如丝如雨,永远剪不断。我们沉醉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景里,惊诧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里遐想。 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有李太白、王维、杜子美、王昌龄……多少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他们轻唇一启,绣口一吐,便啸成了整个盛唐。诗香轻轻地飘着,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香气满乾坤……。 3.【走近古诗赋词作文800一】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诗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诗词,无论经过了多久,诗词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诗鼎盛于唐,词则是宋,固有称号唐诗宋词。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文字。 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诗词,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杯酒,赋一首诗。 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日渐衰败时留下诗词,在一片破落的废墟前留下对流离生活得无可奈何,终得“人比黄花瘦”,不得圆满。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婴儿、破旧摇坠的茅屋、时时吹响的战火,叹出对亡国的悲愤与无奈。 也许有人是在伤情离别中留下诗句,孜然一身游荡在他乡,节日来临,却总少了一份欢乐,多了一份孤寂与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时才能“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能把满目的思乡与思亲的泪水融入到笔下的文字。 远古而来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将诗人、词人的感情传递给我们,我爱淡淡的忧愁,,也爱繁华盛世下的艳丽,更爱这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古诗词。徜徉在古诗词之中,感觉是在和诗人、词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 一首古诗词是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勉强译之,也会没有那份神奇的韵味。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不能丢失。 因为古诗词中不仅有人类的善于美,更有结晶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与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面对强掳入侵,那种汗撒大地,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那份凛然与浩气,那份执着与坚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颠的武器吗?当你面对被战乱侵害的历史遗迹,你是否会想起历史中的“烽火连天”,在诗人留下的诗词中,品味着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 当你读着这些诗词,在金戈铁马中细细品读那份荡气回肠,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我爱诗词,更爱这带着热血的古诗词。 美景如画,美景如诗,古诗词中你也能够寻觅到种种人间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欢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独钓寒江雪”空旷辽远的冬韵。 或许历史带走了当年的诗画美景,但诗词所留下的却不会被历史所带走。淡淡花香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示,浓浓人情犹如一首乐曲在耳边回荡。 心随景动,读着这些古诗词,感觉在放飞心情。我爱诗词,这些如画如歌的古诗词。 一杯清酒,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而这杯清酒便是古诗词,越品越香。 4.一篇关于古诗词的作文,800字古诗,乃文化之精髓,语言之精炼,内容之浓缩,意义之深长。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绚烂缤纷。现在,让我们扬起知识的风帆,一起去感受古诗的海洋。 ——题记英雄儿女,精忠报国;几代诗豪,报国心切。文天祥一句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胸怀四海,为国家肝脑涂地,呕心沥血之情。 在魂归西天之际,陆游拖着病躯,挥笔颤颤巍巍地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物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 悲哉,壮哉,雄哉,好一个爱国情深的陆游,好一个胸怀四海的陆游。尽管流泊天涯,但王安石依旧报着对国家的眷恋之情,大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边塞诗人”王昌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边塞军民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决心。 一代伟人,**小时候就猛志壮四海,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醒中华民族,唤醒中华民族心中的那片满腔热血,叫醒中华名族爱国情怀。从此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新世纪。 天涯海角,友谊长伴;海枯石烂,友情常存。大漠黄沙,荒凉之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悲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友人的殷殷祝福;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对友谊的赞颂,对友人的期盼;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友人旅途寂寞的温暖关怀。 “诗仙”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是对友谊的不言而遇。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谊最真挚的描写,是友谊跨越时间的执着。 神州大地,景色娟秀;锦绣中华,风光秀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茫茫戈壁沙漠的赞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的旖旎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西湖的娟娟景色。 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五彩缤纷,但配以含有文化气息的古诗,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精彩。让文化走进我们,让古诗走进我们,让含有文化是的古诗走进我们的生活。 生活因古诗更精彩。 5.以“品味唐诗宋词”为话题,800字作文例如: 说起唐朝,谈及唐诗,不能不提及李白《行路难》中的妙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飘出豪迈和浪漫。唐朝流逝了,唐诗也就不可避免地退出了文化舞台,紧接着便是宋词,以词为主的宋朝,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词人,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我最欣赏的还是岳飞和他的《满江红》。词中岳飞的爱国之情让我大为感动,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常让我吟叹不已。 唐诗和宋词,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双璧”。 你可以选定其中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来细细地品读,领略它的思想美和艺术美。 你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组唐诗或一组宋词,来全面把握唐诗或宋词的某一艺术成就。 你也可以展示你醉读唐诗、宋词的体验与感受,把记叙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你还可以穿越时空,驰骋想像:以某一首唐诗或宋词为蓝本,放飞思想,去想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去感受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雅趣……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 6.中华文化诗词作文800字1丶唐朝·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丶唐朝·白居易《青石》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 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古人为何很少写关于中华文化的诗句?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人,作诗的背景大多数都是因为有才而不得用,从而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中很多很是描写思想或者山水景色的诗词,可能是因为诗人背景的关系。 7.作文:品味唐诗宋词800字数品味唐诗宋词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 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 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 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 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 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 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 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 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黄昏时分,当天际晕染开一片暧昧的嫣红,手捧一本唐诗抑或宋词,轻吸一口气,翻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书香,携着情结入梦——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骢踟躇杏花江南。远处,一阵书香飘来,香如茉莉却又淡如芷兰。 那书香,从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飘来,从烽烟四起的战场飘来,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我们嗅着阵阵诗香,品读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人生……诗里,我们读出了盛唐的精神,盛唐诗人所独有的高昂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是一种超然的自信,像阳光下的花香四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的是不畏艰险孤愁的侠客般的豪迈,如大山里飞舞的雪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的是男儿救国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唐诗,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诗人的抱负与志向。诗里,我们读出了不同的人生哲理,不同的生活取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傲的李白在朝要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面对日益腐朽奢侈的统治阶级,他愤然离去,在山水中放纵自己以求解脱。 而诗佛王维,则在清幽淡雅的自然中悟出禅理,诗里一片清新宁静与恬淡自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世人展现的是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风景图。诗里,我们读出了中唐凄苦的百姓生活,安史之乱后国家的一片狼籍。 杜甫用沾满血泪的笔触为人们写下了历史承载不了的沉重与真实。我们仿佛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看到了无奈而又痛苦的身影;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读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怒与不满。 唐诗不仅记载了盛唐的激昂乐观,灿烂辉煌,也记载了战争不断的民不聊生,悲惨凄凉。诗里,我们读出了多少游子乡思,离妇闺愁。 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亲情便如绵延不断的山峦在心灵深处延伸着,倚窗眺望,其间有多少思念如丝如雨,永远剪不断。我们沉醉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景里,惊诧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里遐想。 在那个诗的王朝里,有李太白、王维、杜子美、王昌龄……多少自成一家的大诗人,他们轻唇一启,绣口一吐,便啸成了整个盛唐。诗香轻轻地飘着,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香气满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