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曦字的古诗词《满庭芳·烁石炎曦》 年代: 宋 作者: 毛滂 烁石炎曦,过云急雨,院落槐午阴清。藕花开遍,绿细一池萍。槽下真珠溜溜,龙团破、河朔余酲。阑干外,梧桐叶底,金井辘轳声。 盈盈。开雾帐,珊瑚连枕,云母围屏。对肌肤冰雪,自有凉生。翠袖风回画扇,拂香篆、虬尾斜横。北窗晚,娟娟静色,竹影上帘旌。 《沁园春·浓绿交阴》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浓绿交阴,脆圆经雨,夏景正新。遽紫泥封检,红幢建钺,飘然吹起,一片闲云。禁殿趋班,玉音亲诏,并遣皇华通宝邻。凌篘去,任重霄温暑,万里风薰。 炎曦正斡天钧。更午气均齐天地根。运至精感化,千和万合,涤除旁说,必自成真。已约归期,秋风前后,梨枣黄花满地匀。阊阖晚,待朝元紫府,上达明君。 《卜算子·符箓玉搔头》 年代: 宋 作者: 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满庭芳·腊雪方凝》 年代: 宋 作者: 葛立方 腊雪方凝,春曦俄漏,画堂小秩芳筵。玉台仙蕊,帘外幂瑶烟。莫话青山万树,聊须对、一段孤妍。杯行处,香参鼻观,百濯未为贤。 吾庐,何处好,绣香竹畔,偶桂溪边。且为渠珍重,满泛金船。已拼春酲一枕,如今且、醉倒花前。花飞后,欢呼一笑,又是说明年。 《踏莎行·时雨初晴》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 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日》 年代: 唐 作者: 李峤 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 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迟。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 年代: 唐 作者: 薛涛 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冥。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 《立春日游苑迎春》 年代: 唐 作者: 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奉和咏日午》 年代: 唐 作者: 褚亮 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晖。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晦日重宴》 年代: 唐 作者: 弓嗣初 年华蔼芳隰,春溜满新池。促赏依三友,延欢寄一卮。 鸟声随管变,花影逐风移。行乐方无极,淹留惜晚曦。 2.赞美牧丹的古诗词牡丹 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牡丹芳 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 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西明寺牡丹 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落后有作 孙鲂 未发先悉有一朝,如今零落更魂销. 青丛别后无多色,红线穿来己半焦. 蓄恨绮罗犹眷眷,薄情蜂蝶去飘飘. 明年虽道还期在,争柰凭栏乍寂寥.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牡丹 张淮 绿云堆里露精神,依约如羞认未真.开落后天皆有数,品题先汉却无人. 金铃送响多惊鸟,翠幄围娇不受尘.何处托根偏得地,年年独让魏家春. 一捻残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来真.莲清误得称君子,梅瘦虚曾化美人. 六曲兰前凝倦态,五纹茵上委芳尘.若为得有韩湘术,四序常逢富贵春. 纷纷画史笔通神,谁与花王写得真.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堕楼人. 芙蓉只合称凡品,芍药端教接后尘.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 深深著色浅浮神,恍惚麻姑旧日真.似尔炫娇宁有敌,如侬锺爱恐无人. 条风吹破当三月,谷雨过来又一尘.如此名花如此景,可容孤负玉缸春. 谁道元舆赋有神,个中风味语难真.半庭迟日情熏骨,四座香风暖袭人. 枝弱不胜霞朵重,叶疏难敞露房尘.浩歌日日宜欢赏,积玉如山莫买春. 碧池光里巧传神,上下相辉一样真.黠蚁根头行识路,狂蜂叶底去随人. 飘来不冷胭脂雪,落尽犹香锦绣尘.更把清平旧时调,翻成一阙沁园春. 百味狂香三昧神,就中谁解独知真.开临玉女窥窗处,赏许金貂换酒人. 鹤顶映来犹沿色,马蹄踏去易为尘.偏凭十二阑干曲,一曲阑干一曲春. 司花未省是何神,不合教渠尽领真.方半吐时偏怄意,到全开日便愁人. 红云冷惨枝间露,绿雾香流叶底尘.一曲山香莫轻舞,临轩方欲赏长春. 牡丹五首 冯琦 百宝阑干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侈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棠踏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公万斛春. 牡丹 马氏 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作花王. 洛阳宫里杨妃醉,吴国台前西子妆. 芳露淡匀腮粉腻,暖风轻度口脂香. 开时亦自知珍重,静镇东风白昼长. 春半雨寒牡丹殊无消息 杨万里 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寒暄不足春光晚,荣落尽迟花命长. 才一两朝晴炫野,又三四阵雨鸣廊. 对江魏紫拳如蕨,而况姚家进御黄.次韵杨司业牡丹二首 吴澄 谁是旧时姚魏家,喜从官舍得奇葩. 风前月下妖娆态,天上人间富贵花. 化魄他年锁子骨,点唇何处箭头砂. 后庭玉树闻歌曲,羞杀陈公说丽华. 浑侍中宅牡丹 唐 刘禹锡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雨中花 苏轼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秧,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 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十分春态,付于明年. 如梦令 晁冲之 门在垂杨阴里.楼枕曲江春水.一阵牡丹风, 香压满园花气. 沉醉.沉醉.不记绿窗先睡.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3.咏牡丹的诗句有哪些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 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 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他在一首咏白牡丹的七绝中,用蟾精雪魄来比喻她: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暧气庭面倒银杯。 他还有“冰肌玉骨钟琼萼,雪魄蟾精孕秀根”的句子。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后以蟾指代月亮。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又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玩花作乐,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有些牡丹诗描写了豪贵们赏花作乐,如醉如狂的情景。 他们不但白天赏玩,夜间还掌灯把火观看,及时行乐,不分昼夜。“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唐。 卢纶)。“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 王毂)。李贺在《牡丹种曲》中,也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 “春草”即牡丹。深知有民疾苦的大兰人白居易则大声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 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上行下效,皇上纵情剥夺,不思王道。 豪门贵族家的纨绔子弟们,也只知道求耳目欢愉,却根本不知五谷为何物,不问稼穑之艰难。白居易在其著名的牡丹诗《买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第三,借花抒情,伸述心志。 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 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行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大无,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伊洛”,指河南的伊河、洛水。 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所作。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到作诗时整整十年。 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溪畔,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洛阳。北宋时洛阳盛产牡丹,在家乡时每年都可以看到,如今诗人作了江南的流浪者,因看牡丹花而引起乡思。 此类牡丹诗颇多,如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亦属于此: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 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 第四,描写了诗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 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老子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李商隐人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 “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