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哭唐诗

1.形容古代女子哭的古诗词

1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3.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5.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7.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9.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2.《哭贾岛》,是哪个古诗人的作品

哭贾岛【唐】可止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题解】《哭贾岛》是唐朝著名诗僧可止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唐诗僧可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师,生卒年不详。唐明宗时期令住持洛京长寿寺,署号文智大师。

著有三山集传世,贡献卓著。《全唐诗》有录其诗作。

另有姚合《哭贾岛二首》哭贾岛二首【唐】姚合其一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

其二杳杳黄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传后世,无子过今生。

新墓松三尺,空阶月二更。从今旧诗卷,人觅写应争。

【作者】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

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

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岛略为平浅。世称“姚贾”。

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亦较琐细。

明代胡震亨评论他的诗说:“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芬。

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

故品局中驷耳”(《唐音癸签》)。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曾为南宋“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及江湖诗派诗人所师法。

今传《姚少监诗集》10卷,通行有明代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明钞本。另编选有《极玄集》,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姚合晚年编了本唐人诗集,取名为《极玄集》,选的是王维、祖咏、李端、耿湋、卢纶、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畅当、韩翃、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严维、刘长卿、灵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叔纶,共计21人,近百首诗,且在自序中说:“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云云,既无李、杜、元、白,也无孟、韩、刘、柳,可见在姚合眼里,“李、杜、元、白、孟、韩、刘、柳”等落选者是不够“极玄”标准的。

姚合与贾岛同岁,也生于大历十四年(779)。姚合卒于秘书监的任上,死后朝廷又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他的弟子诗僧方干写了一首《哭姚监》的七律,引于后,算是对其一生的评价吧——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

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另有唐代李频的《哭贾岛》一首。哭贾岛【唐】李频秦楼吟苦夜,南望只悲君。

一宦终遐徼,千山隔旅坟。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无限风骚句,时来日夜闻。【作者】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中进士,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镇),唐代后期诗人。

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

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

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3.唐诗《泪》

泪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 属河南)。

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 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 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 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 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 时期。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 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

大和六年,令 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 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 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 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 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 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 《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 转,风格清新。

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 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开成二 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 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 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 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 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 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 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 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 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 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 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 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 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

诗中感情更 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 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 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 □》。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 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 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 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 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 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 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 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 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

大中九年冬,梓州 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 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 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 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 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 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

赴徐 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 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 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 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 禽》、《天涯》、《初起》。

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 写下象《井络》、《武侯庙古柏》、《杜工部蜀中离 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 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 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 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 600首。其 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他的政 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 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

4.几句写“泪”的古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相爱之人离别之泪)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痛悔心伤,国破家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个,还用解释么)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同上)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乡)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琵琶行)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送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痛惜,感怀自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怀天地)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还将两行泪,遥寄西海头。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别)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春怨)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李煜,忆江南,)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 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 泪装欢。瞒,瞒,瞒!(唐婉,钗头凤)(我超喜欢这首词,比陆游的那首好多了)

————————————————————————

大概写了这么多,写泪的词似乎要比诗多一些,很多句子里的感情只有自己去体会才明白,说出来就不是味道了。

5.入入入(打一句唐诗:五言)悄悄话好哭雾都(打一句唐诗:七言)醉

1.入入入(打一句唐诗·五言)对影成三人

2.悄悄话(打一句唐诗·五言)不敢高声语

3.好哭(打一句唐诗·五言)儿女共沾巾(“好”拆为“女、子”)

4.雾都(打一句唐诗·七言)多少楼台烟雨中

5.醉八仙(打一句唐诗·七言)此曲只应天上有(“曲”别解为曲酒)

这题我一个月前就答过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