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秋风宋词情

1.借秋风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昵图网下载:/mingjushangxi/miaoxiesixiang/

2.描写秋天的宋词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描写秋风的古诗,秋风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用秋风来表达故园之情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故园又负黄华约, 但觉秋风发上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曹丕的一首诗,出自《燕歌行》。

曹丕传世之作不少,涉及诗歌、论文、汉赋等,《燕歌行》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魏晋时期的诗歌,几乎都是五言诗,七言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这首《燕歌行》,恰恰就是一首七言诗,而且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到了唐代,《燕歌行》被誉为古体诗,像高适等人都曾写过《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快哉亭:在徐州(今属江苏)东南角城隅上,本为唐薛能阳春亭故址,宋李邦直改建,苏轼知徐州时题名“快哉”。

厌:饱,满足。征尘:这里指路上车马过后扬起的风尘。

倚楼:登楼凭栏,这里指登楼远望。情:这里指思念故园之情。

汉乐府《悲歌》:“远望可以当归。”鸦带斜阳:乌鸦在夕晖中飞行之景象。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

投:投宿。古刹(chà):古寺。

将:带,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故园:老家。负:辜负,违背,错过。

黄华:即黄花,指菊花。秋风发上生:暗指头发凋零或始生白发。

李贺《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秋,这里可喻指白色。

【赏析】 元丰八年(1085),贺铸在徐州任宝丰监钱官,六七月间病,八月病愈,作此诗。 《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此诗:“眼前语,说来皆见心思。”

颈联写秋日高城晚望之景,凄丽昏荒之色动人。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2)题: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