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翻译成文章

1.宋词翻译20首,是古文翻现代文的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因其词委婉柔美而得名。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慢词长调创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词人李清照继承了柳词风格,其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视为婉约派正宗。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另有周邦彦、姜夔等词人所作的辞藻工丽、音律典雅的格律词,在宋词中亦占有一隅之地。

2.有关宋词的文章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3.宋词+翻译+超短+5篇

1.忆秦娥 ·李白

马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翻译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2、

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睛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竟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翻译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4.关于宋词改写的文章关于宋词的文章,关于爱情方面的宋词改的文章,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一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在宋词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的成功,在于它的构思上的创造,一是以长江为载体和连接物的巧妙构思,二是浓郁而鲜明的民歌风味。它以隽永如水的直白情感描写,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浩瀚的长江,自古多用来歌颂友情、抒发壮志、哀愁或表达游子情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等 ,而作者笔下的长江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写男女之情,自古颇多,各种各样的载体常被应用与诗词之中,如花、柳、桥物或者是一些定情物等。

而李词竟然以长江做了道具,让长江这浩然不尽的自然景观为主人公默默传递悠悠相思,可谓别出心裁。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味深永,表现了一个相思女子怀念郎君的深挚情感,分别日久,身居长江头尾,遥远而难以相见,但却“共饮一江水”,浩浩江水哪一掬说不定正带着住在江头者的手温和思念,使人感到一种慰藉,然而长江万里绵绵不绝,何时才能团聚。

于是,女子把“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心理一语道出,这种久盼而久不见,愈想愈在眼前铭心刻骨的心理折磨上升为焦灼与渴盼,其中还有隐隐的担忧,然此多种情感虽复杂,但表面却来得极平静,整个情感基调浓烈真挚,但语言却淡泊自然。下阕,作者用比兴手法传达出她的坚定信念“长江几时流尽,相思之恨何时终止!表现出一种虽海枯石烂不于君绝的决心,虽读起来平淡如水,但有一种令人山崩地裂的感觉。

“多情总似无情” “情”积久而成“恨”,但这不是“负情恨”而是“痴情恨”,表达了对郎君的期望,虽不免有几丝隐隐担忧,但可以看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矢志不移的忠贞信念。 作者在这首词中力求用语浅淡而自然,含蓄隽永,表现了相思女子的情感虽然坚贞执诚,但却婉曲柔敦,用语极淡,形成语愈淡则情愈浓,淡中寓深,水中蓄火的效果。

作者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这首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5.20首短一些的宋词+译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翻译: 我孤独地待在闺房里,心中愁绪千丝万缕,叹惜春去,只因那点点滴滴的打花风雨,斜倚阑干,前前后后,只是已没了当时的那般情绪,我思念的人儿,你在何处?春色里连天的芳草,却不见归来路上的你【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江南春——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归舟。

赏析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

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

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

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踏莎行·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冥冥,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消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翻译: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赏析: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

下片写两地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凄恻,清新典雅。

木兰花——钱维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 城墙上到处传来鸟语,春水拍打着岸堤。芳草与绿杨相衬,如此美景年复一年何日终止?景色越美,我心中越愁肠百转,伤心流泪。

我也感觉到自己渐渐意志萎靡,对镜自照,更加吃惊,眼见自己迅速变老。往年多病而有愿意。

6.宋词+翻译+超短+5篇

1.忆秦娥 ·李白 马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翻译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2、木兰花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睛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竟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翻译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

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

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7.谁把这首词翻译成散文啊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8.请把这首宋词改为记叙文

《酒泉子》

又是一年观潮的时候,犹记得当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只身来到杭州,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起,观看到了钱塘江那宏大壮观的起潮美景!那拥挤的人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江潮,还有那技艺高超的弄潮儿舞起的红丝带,在我眼前偏偏起舞,越舞越近,越舞越近,慢慢的,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片让我至今难忘的潮。。

那潮水蠢蠢欲动,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正在召集所有的人们都来观看它那壮观的破茧成蝶!杭州城一片喧闹,等候多时的人们,早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边江,只见那拥挤的人潮,黑压压的一片,放眼望去,早已看不到尽头,人们争着,抢着向江面上望,惟恐看不见那壮观的一幕!人潮声盖过了江潮的声音。

突然 ,一排巨浪轰隆隆的从远处涌来,那卷起的浪潮,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成为一体,分不清哪片是天,哪片是海!浪潮越来越近,那潮水卷起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仿佛雷电交加般巨响轰鸣!还来不及去欣赏这一浪的宏伟,只见,在天际的那头,一浪一浪的潮水蜂拥而来,推动着,推动着,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卷廉,仿佛掏空了整片江海似的,万鼓齐鸣,震撼天地!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儿也来伴舞,只见他们一个个扎起头发,身着汉巾麻布衣,手里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象征吉祥如意的大红旗,逆着这汹涌翻腾的潮水,在万丈巨浪前挥舞着,舞动着,红旗被风吹出各种姿势,而英勇的弄潮儿们也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仿佛是在向人们和凶猛的潮水展示着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畏惧的勇敢!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人们欢呼着,鼓掌着,为大自然赐给人们的这美丽的潮水,也为这些勇敢征服汹涌潮水的弄潮儿!!谁说人类征服不了大自然,瞧这一群生机昂然的弄潮少年!

我也忍不住跳入了那汹涌的浪潮中,跟随着弄潮儿舞动着,跳跃着,突然一个巨浪向我袭来,我一声呼喊,睁开眼睛,看看周围,原来是一场梦!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裳,那轰隆的潮水仿佛耳鸣般犹响于耳!那盖过天际的浪潮,虽已醒来,却仍然让我心惊胆颤,难以平复!

啊!我虽早已离开杭州,距离那钱江观潮已是十年之久,但那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那万头攒动,争看起潮的汹涌人潮,那搏击风浪,履险如夷的英勇弄潮儿,都是那么的让我难以忘怀,几时能再次领略那潮水的风姿,那勇敢的舞蹈?也许,现在也只能在梦中回忆得见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