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十朋 江心寺对联赏析王十朋,江心寺对联赏析: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诗人王十朋为江心屿的江心寺题的门联。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这首叠字联看似只有6个不同的字,却因为独特、有趣的读法被人们所知晓。据说这是一位方丈给王十朋出了一道题目,王十朋做的回答。当时方丈看了很生气,觉得无法读通,十分气恼。于是王十朋做了解释, 云,早朝,早早朝,早朝早散; 潮,长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这么一副对联中也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啊。 这首对联初次读会觉得很怪,还要去区分多音字的读法,但是多读几次后,感觉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诗的上联描绘的是云时隐时现,而下联写的诗潮水时涨时退,生动的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可能直接的读读不出那种味道,但是当你到了江心寺,站在那座寺庙的门口,你立即就能体会到当你王十朋作诗的心情,你会不禁为方丈刁难王十朋而愤慨,也会为王十朋屡屡作诗战胜方丈难题而较好,这首对联蕴含的不仅是云和潮水时隐时现的景象,同时也透露着王十朋内心的想法。 2.江心寺 柴望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一个心忧国难 、思念故国的南宋遗民形象。 江心寺 作者:柴望 朝代:宋代 体裁:七律 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拓展资料南宋诗人柴望所作的七律,宋亡之后,作者经过江心寺,感慨今昔,遂作此诗。 这首诗前四句看似写景,寺庙彻夜开,说寺庙所在的山恰似蓬莱仙境,说塔在河心分割开了两岸的波澜,说潮水涨落,石上都勾勒了青苔。 实际上,寺庙开着,像似仙境,是在寄托着诗人远离战火的愿望。 后四句,说的是古朝难忘,心起波澜。 前朝遗老说以前的事,讲述皇帝在世前曾度过江水,来到这里。但是朝廷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滚滚的洪流,让英雄空留余恨,心绪难平,根本无法入定。 正如诗题,虽说叫“江心寺”,讲的却是内心事。 3.王十朋 江心寺对联赏析王十朋,江心寺对联赏析: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诗人王十朋为江心屿的江心寺题的门联。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这首叠字联看似只有6个不同的字,却因为独特、有趣的读法被人们所知晓。 据说这是一位方丈给王十朋出了一道题目,王十朋做的回答。当时方丈看了很生气,觉得无法读通,十分气恼。 于是王十朋做了解释,云,早朝,早早朝,早朝早散;潮,长涨,常常涨,常涨常消。这么一副对联中也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啊。 这首对联初次读会觉得很怪,还要去区分多音字的读法,但是多读几次后,感觉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诗的上联描绘的是云时隐时现,而下联写的诗潮水时涨时退,生动的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可能直接的读读不出那种味道,但是当你到了江心寺,站在那座寺庙的门口,你立即就能体会到当你王十朋作诗的心情,你会不禁为方丈刁难王十朋而愤慨,也会为王十朋屡屡作诗战胜方丈难题而较好,这首对联蕴含的不仅是云和潮水时隐时现的景象,同时也透露着王十朋内心的想法。 4.赏析1.说说江心寺对联中八个“朝”字和“长”赏析1.说说江心寺对联中八个“朝”字和“长”字的读法。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江心寺对联的意思和妙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登池上楼》的诗意,说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法:上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下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2.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妙处:本联生动的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叠字好联。3.作者准确抓住了初春时节景物变化,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去春来树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捕捉到了。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5.赏析1.说说江心寺对联中八个“朝”字和“长”赏析 1.说说江心寺对联中八个“朝”字和“长”字的读法。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江心寺对联的意思和妙处。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登池上楼》的诗意,说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法:上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下联中第一、三、四、六、八字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2.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妙处:本联生动的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确是一副叠字好联。 3.作者准确抓住了初春时节景物变化,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去春来树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捕捉到了。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6.求柴望《江心寺》 翻译《江心寺》作者为宋朝诗人柴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寺北金焦彻夜开,一山却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泪,输与高僧入定回。 作者简介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佑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由此触怒朝廷,被逮入狱,得临安知府赵与筹救助。出狱后自号"归田",隐居故里三十余年。咸淳后期蒙古军三路攻宋,望心忧国难,多次致信督师荆襄制置大使李庭芝,进御边退敌策略。德佑二年(1276),陆秀夫等拥撤退到福州的宋恭帝之弟赵昰为帝,改年号景炎,继续抗元。望不顾65岁高龄,奔赴福州,以迪功郎衔任国史编校。不久,因时局艰危,与堂弟随亨、元亨、元彪一同辞官归隐。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 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关于江心寺的诗句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 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 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 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自古江心有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 9 7 4 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 原来只有6 0 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 0 0 0 亩。新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具有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新格局。 1 9 9 8 年市政府再一次投入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是1 9 9 9 年2 月1 1 日竣工。值此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