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木兰花的字和整个词的解释和隐含的意思木兰花 : 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懂了吗 2.宋词:木兰花慢 断桥残雪的翻译在西湖孤山之侧、里湖外湖之间的断桥,更是一个赏雪的好去处。边走边吟,天寒地冻,双袖紧掩;暮色苍茫、寒气袭人、词人不得不挥鞭驰马,以前听闻林逋,他结庐孤山,梅妻鹤子,终身不化。二十年间不入城市,纵情西湖山水间。冰融化曰泮,阳气浮动曰晛。也许不要多久,雪消春至,到那时,冰雪消融为水,流入御沟,潺潺而鸣,来到人间。屋顶竹根处覆皑皑白雪,于是流连于在柳下解鞍,盘桓徜徉于这桃源仙境。 冰雪化一片翠竹,迤逦远去,依停烟雾缭绕水湾。天色渐晚,于是乘扁舟一叶,在暮色苍茫中踏上归途。斜月当空,玲珑剔透,犹如妆镜掀起一角镜袱,露出一缕幽淡的清光。;在小园幽径之上,莲步轻盈,使人轻轻嗔怪雪消后的浅泥,溅湿了她绣有鸾凤图案的锦鞋。这时,天朗气清,湖水碧酖,仿佛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鸟鸣莺啭,也萦绕在耳边不绝。 3.宋词木兰花的字和整个词的解释和隐含的意思木兰花 : 词牌名。 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懂了吗。 4.木兰花慢 辛弃疾 全诗和翻译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4] 5.宋词中描写木兰花的词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裴迪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1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2,笋柱秋千游女并3。芳洲拾翠暮忘归4,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静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木兰花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木兰花 【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5.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7.木兰花·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木兰花 【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宋词+翻译+超短+5篇1.忆秦娥 ·李白 马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翻译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2、 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睛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竟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翻译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7.木兰花 韦庄 翻译成白话文,要有诗意一点木 兰 花 韦 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即所谓闺怨.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唐诗、宋词中是数不胜数的。但这首词在写法上自有它的新意。 起句在词序上有点倒装,并不是“独上小楼”便觉“春欲暮”,而是正当“春欲暮”时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独上小楼”。拿王昌龄那首有名的《闺怨》(闺中少妇)来参照.王昌龄首先提出“闺中少妇”,是客观的叙述。 韦庄在这里却省去主语,是主观的抒情。王昌龄在那里先说这少妇“不知愁”,又逢美好的“春日”,于是便“凝妆上翠楼”,先一点也不写愁,为后面的“悔教”提供对比,反差愈大效果愈突出。这里却是一开始就强调“独”与“暮”,而且紧跟着“愁望玉关芳草路”,不仅提出“愁”,而且还指明“玉关”,反过来也把主人公的身份亮出来了。“消息断,不逢人”的“人”,是为“玉关”征人传“消息”的“人”。这个传递“消息”的“人”都等不到,无可奈何,当然只好“却敛细眉归绣户”了。“敛眉”即低眉、颦眉、蹙眉,含愁之态。“连娟细扫眉”(温飞卿语),“细眉”,正是晚唐风尚。 上片是登楼远望,一无所见,消息全无,只好无可奈何地归房。写的是白天,在楼上。下片却写楼下院中,时间也到了黄昏。“坐看落花”的“坐”,用如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因看落花而自悲遭际,这方引起“空叹息”。“落花”在时序上照应上片的“春欲暮”,又是主人公的自我写照。“罗袂湿斑红泪滴”句子也有点倒装。正因为“红泪滴”,“罗袂”上才会出现‘湿斑”。“红泪”暗用《拾遗记》所载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被选入宫,“别父母,泪下沾衣,以玉唾壶承泪,壶中泪凝如血”的故事,极言相思之苦。 所以说下片写的是黄昏,是从结尾两句推测出来的。征人在“玉关”,当然要相隔“千山万水”。一个闺中少妇,何曾经历过干山万水的远行呢。远望不见,愁闷无端,当然只好托诸魂梦,希望在梦中相见了。做梦本是虚无飘缈的事,用不着遵循道路的。这里却故作痴语,玉关道路未曾经行,梦中恐怕也无从寻觅。俞陛云《五代词选释》引沈休文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作比,认为“皆情至之语”,是很有道理的。主人公因见落花而滴泪叹息之余,进而想到梦中寻觅,时序应该已是黄昏。这首词实际上写出了终日的相思,与王昌龄《闺怨》中那忽然的懊悔也是对比鲜明,很不相同的。 8.有人知道这首宋词怎样翻译吗我声明一下,这完全是我自己花了一上午时间整理出来的,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爱好。 如果某人能在网上找到,我就服了他了,因为这里是第一次发。楼下的2203401018这位朋友,你要真有水平水平,你把你的大作摆出来,你不调查,随便说别人是在网上找的,就凭这一点,证明了你不行,起码你不懂得怎么做学问,怎么做人!黄人杰: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叔万,盱江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 工词,著有可轩曲林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嘉平:指农历十二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甘泽:学名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性状】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气微,味微甘而辣。【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 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更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尧蓂:1.相传帝尧阶前所生的瑞草。 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积至十五荚。十六日起,日落一荚,月末而尽。 小建则余一荚,萎而不落。见《竹书纪年》卷上。 2.指时序、光阴。 武夷、六六洞王中:理解词句应联系作者籍贯。 1.作者为江苏广昌县盱江人。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 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武夷山风景区,以丹震地貌为特色,有“三三、六六”之胜。三三是指迂回曲折的九曲溪。 六六是指九曲溪两岸的36座山峰。因此,武夷无疑是指武夷山。 六六洞有可能指的是武夷山的36座山峰中的山洞。而“王”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武夷山风景秀美,溶洞奇美,可称天下洞王。 另一种解释“王”字可能是“天”字的笔误或者后人整理时的错误,因此“六六洞天”似乎更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柳永有词《巫山一段云》,写武夷山幔亭峰: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 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此词不知柳永何时所做,在武夷山幔亭峰与大王峰齐名。 相传秦始皇二年,武夷仙人皇太姥在幔亭峰大宴乡人,席间有乐队、有司仪,一套完整的礼仪,据说幔亭宴的菜谱流传至今,现在的“幔亭宴”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一大亮点。幔亭峰郁郁葱葱,一眼望去,似比大王峰来得更有生机,更通解人意,如仙境般,南宋辛弃疾有诗“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宋代诗人方回有一首《题观妙轩》,其中“拔地三三屏特起,藏天六六洞潜通”一句,是否也指武夷,目前尚不可考。 总之,黄人杰的“是武夷、六六洞王中,生贤哲”这句,大意主要是要表达自己在武夷山水之间,经过潜心学习修行,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贤哲。因此前面的“武夷、六六洞王”并不是诗句的主干。 茹:rú 。(1) 吃,引申为忍受:~素。 ~荤。~痛(忍痛)。 含辛~苦(原意吃苦辣的东西,引申为忍受辛苦)。~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 (2) 臭,败:“以~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3) 柔软:“柔~而寡断。 (5) 菜:“菜~有畦”。 (6) 根互相牵连的样子:“拔茅~”。 (7) 姓。本词中应该是第(3)种意思。 “柔不茹,刚不折”大意是“为人温和但不软弱,性格刚毅但不脆猛易折”。 渌:lù (1) 水清:~水。 ~波。 (2) 〔~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 词中意思应该是第一种。 摅发:抒发的意思。 挂冠:将官帽挂在堂上。指辞官。 华发:白头发,指进入老年。 全词译文(附本人“歪”批): 寒冬腊月,是什么促使梅花在压满白雪的枝头绽放。 (暗指需要磨练才能成功,与“梅花香自苦寒来”异曲同工) 像那些在霜前就枯萎死去的甘泽,怎么可能像梅花这样赶上这么美丽的冬雪之景?(对比反问,更突出第一句的含义) 尧帝皆前的瑞草,长到第十日,正是最美丽,最丰茂的时候(之所以不是十五,是因为过了十五马上就衰败,走下坡路。作者在这里暗指自己正值风华正茂的时代),同样我(作者自己)也长着一副可以和潘安(古代著名美男子)想媲美的英俊相貌,可以令那些美女们看到就心跳脸红(这是作者自夸,事实就不可考了)。 在武夷山水之间,经过潜心学习修行,我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有能力的人才。 此时的我精力旺盛,理想坚定,渊博的学识使我温和中庸但不懦弱,严厉的磨练是我刚毅但不鲁莽。 我有着巨大的理想和报复,不由自主的抒发一下。 从清山绿水中出来的我,怀着满腔报复,要到朝廷为天子效命,报效君王,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 我做官一定要忠君为民,清廉无私,不管那些世俗的庸碌之辈的指责和嘲笑。等到那一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实现了自己的报复,我就辞官回家,那时候,刚刚进入垂暮之年,我正好在武夷山颐养千年。 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