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死干”的诗句来赞美老师.对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现实意义: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甘愿付出所有,就是做任何一件事的全部意义.。 二、关于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赞美老师的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4、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赞美老师的名言: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3、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4、一言一行张显人格魅力,一举一动体现师者风采,一字一句包含谆谆教诲,一分一秒无私奉献青春。 5、讲台上,粉笔染白发;书桌边,责任压两肩;浇花朵育桃李,桃李遍天下;绞脑汁洒心血,学生青胜于蓝;像蜡烛像春蚕,奉献赤诚一片。 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关于老师辛苦的诗句吗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后来用来形容老师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四、赞美老师的诗句就像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无题)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是老师的一生都在奉献 。 赞美老师无私奉献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的高尚品质。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