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人们知道少的宋词

1.字最少的宋词,要完整,越多越好

如梦令(五之一) 门外鸦啼杨柳。

春色著人如酒。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

还是褪花时候。 如梦令(五之二) 遥夜沈沈如水。

风系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五之三) 幽梦匆匆破后。

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

回首。回首。

绕岸夕阳疏柳。 如梦令(五之四) 楼外残阳红满。

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如梦令(五之五)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2.苏轼为人所少知的宋词及其评论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文赏读】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

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

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

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

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

“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

(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

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

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

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

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

“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

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

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3.谁有字数特别少的宋词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陆游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陆游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张辑 《月上瓜洲》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辛弃疾 《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原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贺铸 《杵声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4.谁知道五首最短的宋词及解释

一.采桑子 作者:【吕本中】 年代:【宋】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评解】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 相随。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 暂离长之恨。

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

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集评】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二.少年游 作者:【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这几句词是在描写男女夜晚相聚,美人切新橙共尝的亲热情景。 李师师是宋朝时极为著名的歌女,周邦彦是大学士,常到李师师处游玩。

有一天,皇帝也来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急忙躲到床底下。皇帝与师师共同品尝其带来的产自江南的新橙,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事后就作了这首词。

【注释】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香: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 【评解】 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这是实写。

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 者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 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赏析】 此词是写当时上层社会的冶游生活和男女之情。

全词准确地捕捉住破橙、调笙、絮语几个最富典型性的细节,在寻常琐事中寄寓深情,创造出意态缠绵的词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入情境。

“刀”为削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品。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吴盐如花皎白雪”),“并刀”、“吴盐”借作诗语,点出其物之精,便不寻常。

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二句造形俱美,而对偶天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

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蕴含十分丰富。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望便知。这对于下片下一番慰留情事,已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

“破”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先交待闺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烟)等华艳字面,夹在上下比较淡永清新的词句中,显得分外温馨动人。

“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香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接着写对坐听她吹笙。

写吹“笙”却并无对乐曲的描述,甚至连吹也没有写到,只写到“调笙”而已。此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

“相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为愉悦男方而奏,不说自明,故此中乐,亦乐在音乐之外。

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事。“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

谁问虽未明点,但从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为何问从“向谁行宿”的问话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

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偏偏不道“休去”,表情语,分寸掌握极好。

这几句不仅妙在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照。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在不言之中。

词结在“问”上,亦即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恰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

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词不表现相会时的喜悦,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对话来体现爱恋的温暖,其中“马滑霜浓”四字,曾为后世称道,被认为体现了“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的特点。全词纯以清丽的语言进行白描,读来浅显清新而又含蓄、典雅。

三. 清平乐 作者:【黄庭坚】 年代:【宋】 体裁:【词】。

5.字数最少的宋词

白居易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周晴川 《十六字令》 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 移过枕函边。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清照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温庭筠 《梦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余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6.有没有宋词 至少20首

水龙吟【宋】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定风波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音duǒ)。

终 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钗头凤【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乌夜啼【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菩萨蛮【南唐】李煜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破阵子【南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小重山【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7.谁有字数特别少的宋词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陆游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张辑 《月上瓜洲》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原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贺铸 《杵声齐》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8.有没有字数少一点的宋词

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作者: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西江月作者: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诉衷情作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虞美人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